分享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昵称32901809 2020-02-09

宋人特重梅花,各家几乎都有吟咏,诗词中咏梅成了一个热门的题目。《梅苑》之辑,就反映了这种风尚”《梅花》编者爱梅成癖,“目所常玩”均在东园之梅,赞其可以“首众芳”,“奇霜雪之鲜”,“聚淑兰之酷,情涯殆绝”。宋人爱梅,大有用梅花精神与品格衡量事物标准的趋势朱熹就用梅来比说元亨利贞:“梅蕊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程颐云:“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朱熹也说:“元者,天地生物之端倪也。元者生意,在亨则生意之长,在利则生意之遂,在贞则生意之成。”宋词迎梅理入人情性,展开了对梅花的五彩描绘,令人目不暇接。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

梅又有孤高亮洁,不同流俗之品格,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宋代立国后,意识形态中的人格建构与生活中的多彩营建呈双轨发展趋势,促成宋人在赏玩山水风月之同时,不忘健全人格的努力盘升。“艺术起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也就是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宋人多情亦多思,又富有艺术创造的精神个体性,在遍搜万物的同时,吸收古代文化营养,重新找到了梅花的闪光点,使之成为艺术品中的审美意象。宋人又有从细微处向狭深开掘的功夫,表现在对梅花意象的使用上,则不遗余力开辟抒情写志的表里标的点,最最为常见的就是傲雪精神与溢香本性咏写。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君子梅花

贺铸《南歌子》赞梅花为“孤芳不怕雪霜寒,先向百花头上探春□”,权无染《南歌子》云梅花“雪中开占百花头,一味潇潇洒洒自风流”,宋无名氏《望江南》写梅花为“清香冷艳扑尊前,……已共雪光争腊早,且将春信为君传”,荣诬《南乡子》云:“闲折一枝和雪嗅,思量,似个人人玉体香”,宋无名氏《南乡子》也云:“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例子多而又多,不可全举。这些可谓梅花表层特性描绘,只寄托了创作主体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态度,梅花意象还处于尚待进一步人格探视层面。梅花傲雪不与众花争妍又给人孤芳之感,宋人抓住这个与人心有互通可能的对应点,加以大力书写,形成了赏孤爱独的审美心理。刘学箕《贺新郎·再韵赋梅》明言梅花“孤芳夐与群芳别”,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审美情趣

赵长卿《探春令·赏梅十首》之二云:“芳心自与群花别,尽孤高清洁”,黎廷瑞《秦楼月·梅花十阕》之二写梅“花孤冷,海棠聘与花应肯”,李坦然《风流子》赞梅花为“别是一般,孤高风韵”,均是宋人赏孤审美心理的表现。受这种审美心理支配,赞颂兰之清高、孤贞与评梅无异。姚述尧《点绛唇·兰花》云兰花有“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者,独也,独与孤同,人云“只有名花苦幽独”,(苏轼咏海棠诗句)是也王十朋《点绛唇·国香兰》云兰花“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出语含义相同。曹组《卜算子·兰》云兰花“幽径无人独自芳,……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张炎《清平乐题画兰》写梅花“要与闲梅相处,孤山山下人家”,将兰性与梅性等同视之。张炎《国香·赋兰》直接称赞兰花“结根倦随萧艾,独抱孤贞”的情操,不含任何隐晦。宋人看到菊花重阳开放,想到她与众花不同的“”类,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

曾慥《调笔令》称菊花“独艳重阳时候”,葛立方《菩萨恋·赏黄花》言菊花“幽姿无众草”,杨冠卿《柳梢青咏鸳鸯菊》言菊花“一种幽芳,雕冰镂玉”,都可与梅和兰的“”美连在一起,难怪古人要把他们同时列入四君子之中,宋人对四君子的认同,丝毫不差地体现到词的创作中,已见出审美人格的蛛丝马迹。宋词梅花意象中蕴含的深层审美意义在于泛化人格的暗示。宋人创作早有剥皮见骨精神,上述所例举者仅为“”,亦即梅表所咏。在梅表所咏之际,出人格咏叹已为世人认可,蔡嵩云《柯亭词论》所论“咏物词,贵有寓意,方合比兴之义”,也包含着对宋人对梅花意象的审阅领会。人有言:“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正道出了宋词梅花意象的铮铮骨态。以此语为触发点,先让我们看一看放翁梅花词所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

词题咏梅,实则自喻,正与“独爱莲之出游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陆游一生坎坷,难以酬志,省试、礼试两次第一而为秦桧黜落,入朝力主抗战而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之罪被罢免,乡居五年在范成大四川幕府其间,因与他人诗酒唱和而以“恃酒颓放”之名免职,还因数事遭错误罢免。但陆游始终未改雅操,从来没有停止诗词创作,常以梅花高节自励,曾有《落梅》诗云:“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这首诗歌咏“气节高坚”的梅花,同时也借以自赞。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气节高坚的梅花

此诗与上词内容无二,可知《ト算子》之梅意象即为作者自身洪皓为人少有奇节,建炎二年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扣留15年,经历了砍头的威胁,富贵的引诱,流徒的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不仅受到宋人的尊重,也深为金人所叹服存词21首,其中就有7首梅花大意象词,对梅花的“耐久芳馨”(《点绛唇·腊梅》)的品格、“今岁梅开依旧雪”的傲雪精神《江梅引》四)给予了高度评价。《江梅引访寒梅》写梅花“映雪衔霜、清绝绕风台可怕长洲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媚谁?”把香雪品位和不屈不媚品行合写,与作者在金国不受威逼利诱品节完全合拍,可以说,梅品就是作者人品的复现。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意象

苏轼满腹经纶,但遭遇十分坎坷,曾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而自求外任,元丰二年还因乌台诗案下狱险至丧命,有幸出狱后,作过《定风波·红梅》词,称赞红梅标格为“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东坡身处逆境,宁肯自怜幽独,也不愿随波上下,显得“”而不失原本精神,这正是“尚馀孤瘦雪霜姿”的高洁本性写照。苏轼有位朋友叫王定国,因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放宾州任监盐酒税,宾州属岭南地区,生活艰苦,但歌女柔奴不畏艰苦与之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出柔奴劝苏轼饮酒。酒间苏轼问柔奴曰:“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本是伤心人。听柔奴语后顿时引起他心中千丝万绪,深感在异乡蛮荒之地遇到如此坚贞女子恰似人生倦旅中遇到了诚心知己,于是命笔赋《定风波》词,对柔奴的品行加以高度赞扬,言其“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以品格高洁的岭梅比喻柔奴,梅格中寓人格,又是东坡非凡一笔。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红梅

萧泰来为南宋词人,绍定二年进士,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三云:“泰来,理宗朝为御史,附谢丞相,为右司李伯玉所劾,姚希得指为小人之宗”,似有冤枉,因而心中常怀不平,存词两首,其一为《霜天晓角·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评此云:“命意措词,自觉不平。而于乐章风格亦见雅俊。较之徒事艳冶绮语者,其身分高若干等第,词家审之。”查氏所论,未作无据夸张,看词如下:“千霜万雪。受尽寒折磨。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词上片力赞梅花“受尽寒折磨”而仍具有“瘦硬”特质的傲然挺立精神。下片写梅花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个性,荣枯自识心中,不向海棠倾满腔幽素,也不去与以姿取宠的海棠攀亲结缘。依泰来被弹劾事看,此首梅意象之词确有“自觉不平”的寄托之处,梅意象中所包含的“知心惟有月”之孤独感和“受尽寒折磨”的经历,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意象

与萧氏荣辱有相似之处,而海棠意象则与李伯玉、姚希德等人无异此词虽无确切系年,但词中之每一笔刻划都将梅花品格与人之品格溶成一片,创作动机一目了然。宋季遗民词人于梅花意象又作转手置理,即较少专笔刻划梅花傲雪精神与孤贞情操,而以隐晦曲折之笔作“原本”拿来,似乎梅花就是自然界中之梅。周密为遗民词人中的强劲词手,有几首梅花大意象之作:《忆旧游·落梅赋》、《梅花引·次韵筼房赋落梅》、《满廷芳·赋湘梅》、《疏影·梅影》、《齐天乐·次二隐寄梅》、《献仙音·吊雪香亭梅》等。这些词未必都是入元后作,但与梅花意象联结的小意象多为“蓑草”、“”、“残笛”、“残雪”、“清泪”、“委佩残钿”、“泪襟”,特别是“”的出现频率较高,有遗民血泪之断想。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傲雪精神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中有梅花小意象,词末如是说:“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词章宛转,意含深隐,以“东风”隐喻元朝统者的“恩泽”,“垂杨”隐喻不能坚持气节而投靠新朝的人,梅花则指忍受清苦生活而未得“东风”恩泽的遗民,也包括作者自己和他所寄的友人蒋捷也为遗民词人,入元后始终未仕,其词“洗炼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其思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欤”。词中多含怀旧情绪(《贺新郎怀旧》,梅花意象内蕴与周密相同。《尾犯·寒夜》词末句云“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中的梅花就指坚持民族气节,忍受一切饥寒痛苦和严峻考验的遗民、志士。其它如《水龙吟·稼轩招落梅之魂》中之落梅,《翠羽吟》中之梅花,《梅花引·荆溪阻雪》中“似我愁”之梅花,《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中“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之梅花,均有相同所指。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

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则以玉梅意象指后妃,刘辰翁《虞美人·用李后主韵二首》以梅花指遗民。上述诸词中梅花意象与郑思肖所画失根兰花的美学创意有着天衣无缝的契合。冷艳为梅花特有资质,由其开放于寒冬而得此雅称。瘦为梅花体相,以其枝姿斜曲、横伸、疏放枝体灵巧和花朵微小、花瓣细薄轻柔获此称谓。由此可知,“”是梅花美的综合指标之合一,亦是相对于它物或在它物映衬之下显示出的清雅风韵。因此,宋人观梅、园林养梅多强调梅花要与别物相映衬、烘托下产生新的意境,造就小意象叠合中的梅花大意象。张镃在《梅品》中列举二十六种宜与梅花相映衬之事与物,作为梅花观赏的最佳视界和显示梅花精神的得体情景。即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滕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烹茶、美人淡妆簪戴。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意象

张镃所列不仅有物事,还有人事作为梅花意象的生命配搭,这又反映了美在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审美思想。宋词写冷艳与清瘦各有所重,这里先看梅花意象的清瘦展示。“柳袅梅枝瘦”(韩淲《生查子》),“一枝清瘦,疑在蓬窗”(陈允平《和逃禅》),“真个是疏枝瘦”(林洪《恋绣衾》),“削约寒枝瘦”(周紫芝《虞美人·西池见梅作》),重在写枝体之瘦。“影瘦难敲月坠看”(陈三聘《鹧鸪天》)“看消影瘦,人立黄昏”(吴文英《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扇》),“瘦影半临清浅”(李彭老《法曲献仙音》),重在写影瘦。“骨瘦和衣薄”(黄载《孤蓄·小池之上有梅花》),“骨瘦皱皮犹老硬,孤标独韵难描摸”(吴潜《满江红·后圃早梅》),“青梅骨瘦,已有生春意”(徐安国《蓦山溪早梅》),“可怜玉骨瘦孱孱”(王庭珪《临江仙·梅》),重在写以骨代枝体的深层“骨瘦”。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意象

多恨肌肤元自瘦”(毛滂《浣溪沙咏梅》),“南枝春信夜来温,便觉肌肤瘦损”(谢逸《西江月》),“玉肌瘦损,有恨不标春”(李弥逊《蓦山溪·宣城丞厅双梅》),“冰雪肌肤消瘦损”(赵长卿《江城子忆梅花》),重在通过比拟的方式写梅花表层“肌肤之瘦”。“若使梅花知我时,料得花须瘦”(陈师道《卜算子》),“瘦得花身无可有”(王质《清平乐·梅影》),“花共那人俱瘦”(刘一止《夜行船》),“一枝枝不叫花瘦”(辛弃疾《粉蝶儿·赋落梅》)。“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辛弃疾《最高楼·代败棋客赋梅》),重在写“花瘦”。有时则是花瘦肌肤瘦、枝瘦等诸“”的抽象描写。“月破黄昏院落,相逢俨然瘦削”(邵叔齐《扑蝴蝶》),可任人想象花瘦还是枝瘦。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辛弃疾

肌瘦骨瘦同写者亦可见及,赵必豫“冰肌玉骨为谁癯”(《朝中措·饯梅》)就是瘦上加瘦的刻划。有时梅花被写成“冰霜作骨,玉雪为容”,这样,“看体清癯”也就包含着表里、枝容花貌的多重之瘦(黄升《行香子·梅》),这也是叠合式的瘦梅意象营建。冷艳是宋人眼中梅花意象最为动人心魄的姿质,词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广泛的描写,翻出不少花样,使冷艳梅花意象组成了规模较大且各有所称的群体。“孤标天赋与,冷艳谁能顾”(晁端礼《菩萨蛮》),“冷艳须攀最远枝”(周邦彦《采桑子·梅花》),“冷艳凝寒,孤根回暖,昨夜一枝春至”(无名氏),“幽香冷艳缀疏枝”(黄公度《朝中措》),“冷艳与清香,似一个人人标的”(蔡伸《蓦山溪》),“厌孤标冷艳,无入时宜”(陈造《洞仙歌红梅》),“冷艳一枝春在手”(王观《江城梅花引》)均为宋代词人对梅花意象的亲切称道,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冷艳梅花

写来得心应手为人称赏。与“冷艳”相仿的有“香寒”、“冷蕊”、“冰姿”、“雪艳”、“雪霜姿”等,将“冷艳”扩大到了较为广泛的审美视域之中。宋词写梅花意象为雅韵的体现,因此在实际创作中,常常与贬黜粗俗、浓艳、丰腴互为背景。由词例可知,梅花“玉浆云妖天似水”,光亮处可“羞杀夭桃秾李”(张孝祥《清平乐·梅》)梅花具有不怕雪霜欺的天性,因此当其“南枝渐吐红苞嫩”时,便可“冠绝天桃繁杏”(无名氏《桃源忆故人》梅花对自身高标颇有爱惜之心,耻于与妖红媚绿相伴故而表现得藏而不露,故意放他物先露一头,可谓尚矣,杨无咎《柳梢青》赞其“藏白收香,放他桃李,漫山粗俗”。朱熹笔下的梅花则是敢于嘲笔粗俗之辈,“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的活标本,俗李粗桃自然应在嘲笔行列(《念奴娇·梅词》)。梅花“开时似雪,谢时似雪”,故为“花中奇绝”,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藏白收香

其花香不在表面的蕊萼之中,而是“骨中香彻”,如此绝俗高致之姿,可“占溪风留溪月”,山桃花开如血之俗相,在梅花面前自然会感到羞愧(晃补之《盐角儿·毫社观梅》)。​梅花以“淡伫”为高标,“浓妆”亦不失雅倩精神,桃杏见之不禁生妒,对此,红梅不屑一顾,自执清高本位,为群花难以企及(毛滂《玉楼春·红梅》)。词人写梅花清瘦的同时,也对他物的不雅举止和丰腴俗态进行描写,以与梅花的雅致进行对照。刘克庄写梅花对海棠醉睡也给以冷笑,对牡丹丰肌更是不愿关注(《汉宫春·三和前韵》)。李曾伯笔下的红梅具有一种天然仙姿,本不喜涂脂抹粉,在东君的苦怜之下才免强传粉匀脂。虽然如此,也能保持雅态,胜过轻俗的夭桃,也不会因为传粉匀脂,变得粗肥不堪,在繁杏面前,自有“轻盈玉骨冰肌”照人(《声声慢·赋红梅》)。宋代词人写梅花的清瘦与冷艳,反映了宋人有别于盛唐肥壮之美和浓热烈艳之美的审美情趣。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梅花的清瘦与冷艳

宋人在中唐之后文化的积淀中,对所谓的前代盛世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同时在谨慎审视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勤学苦读的世风,也建构了轻视功名富贵,超越荣辱穷达的平淡人格,但“平淡不是平庸无奇,淡平寡味,而是精神世界达到丰盈宽厚,充实健全的程度而表现出来的平静祥和、淡泊潇洒的风神气韵。看似平淡实则山高水深”因此宋人又喜欢有余韵的东西,不仅评价文章持这一观念,而且把有韵之美推广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成为品评人物事件的审美标准。宋词中以清瘦梅花意象领词篇风骚,也在于这种梅花意象中集有姿、色、香之神韵大成,正是宋人审美标准在梅花意象中的体现。宋人梅花大意象的构设也得山水万物之助,词人不惜余力役使诸多小意象为之“效力”,略查可知,流水、烟、春风、雨、雪、月、女子、黄昏(夜)、桃杏、断桥等,均为梅花大意象的得力“构件”,

宋词人为什么喜欢咏梅?梅花精神与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清瘦梅花意象

思来与张镃《梅品》中所列有二十六种物宜与梅花相映初衬、烘托成幽雅境界之论有着良好的默合,也许《梅品》即来自于宋人梅事实践,也来自于梅花意象构设实践。宋词梅花意象之触角伸展到了古人审美视界的多个方位,不可能用“傲雪、幽香、清瘦、冷艳”统括梅花的全部神髓与灵魂,此处所论仅拾取宋词之中梅花意象关神之处。梅花作为一种花,词人毫无例外地在挫梅花意象于笔端时,容进了女性的身影与灵性,“”中就可见到多处女性心灵外化的体相倩影,否则词人的笔触是无法流畅地画出自己心中的梅花的。姜白石在《续书谱》中指出;“风神者,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宋代人写出梅花风神,使之成为诸多花卉审意美象之中的花魁,得自于宋人之人品,也得自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也得自于艺术创造中的大胆、精心实践,“不精则不专”,宋词中的梅花意象之成,也包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