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会继续与大家重温以往的文章,和大家继续温故而知新之旅。 前期与大家分享了有关“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病的?-(1)”的相关知识及所感所悟。今天我们将继续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 到底怎么看中医?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中医到底是怎么治病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知晓:“中医我是谁?西医它是谁?中医我是怎么来的?西医它是怎么来的?” 我在病房查房时提问中医学研究生,他们连基本的方剂、中药功效都答不上来!更谈不上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系统了解了。加拿大的胡碧玲来中国学习中医20年,她在一家中医院实习时发现,医生给肿瘤患者开的处方中,一张20味的方子中所谓的“清热解毒抗癌药”就达13种;同样一张治疗肺部感染的14味方子中所谓“清肺消炎化痰药”就有7种。这是典型的西医药理思维,而不是中医“君臣佐使”“四气五味”的用药模式,这种西化思维模式的结果,只能是弱化了中医,中医就变成西医的一个附庸物!这就不难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多年来致力推动“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的用心良苦了。 可是中医临床现状又是怎样呢?从临床现实看,中医西化、中医思维的缺失之状,触目惊心,并已习以为常了!诸如:咳嗽,中医就是止咳的吗?发热,中医就是退烧的吗?咯血,中医就是止血的吗?高血压,中医就是降压的吗?糖尿病,中医就是降血糖的吗?肺炎,中医就是清热解毒的吗?冠心病,中医就是活血化瘀的吗?失眠,中医就是镇静的吗?肿瘤,中医就是抗癌的吗?……
人民日报评中医西化实质是“去中国化”! 有人这样定义:“中医学是以哲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 “天人合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中医基本理论,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医西化,就等于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中医药只是徒具其表的“黄皮白心”了。如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被淡漠、被忽略,中医药就再难姓“中”了! 专家指出:中医特色的临床,不是学术性“口号”!中医西化,是一场找不到起跑线的田径运动 ! 因此,有识之士呼吁:告别中医西化,就是要以中医的基础科学体系与临床技术体系为根据,重铸中医之魂。以中医内在的科学原理为依据,确立中医的科学发展观,面向中医的未来,全面复兴中医学术,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始终要将中医的原理与特色作为不可动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才能有效地保证中医在自身科学原理下的健康发展。 当然,中医药不能“去中国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拒绝现代科技,而是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要把根留住,永远打上“中国印”,再插上现代化翅膀,才能为人类健康造福(《人民日报》)。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