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瓷器上的龙纹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2-1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时百废待兴,但就在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景德镇烧造官窑之事提上了议事议程,只不过当时之需仅限于祭祀用器。随着时局稳定,宫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后期,朝廷不断颁旨,命令景德镇烧造各类器皿。

明洪武 青花春寿龙纹梅 上海博物馆藏

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现的龙纹极具时代特点,形象颇为费解。洪武龙纹瓷,体态一如元之旧样,但头部,但头部变化很大,呈圆形猫脸,俗称猫脸龙。其头部为脚软无鬣,圆脸猫精,十分奇特。洪武一朝31年,与后世永乐间隔不远,而洪武之龙与永宣之龙大相径庭,尤其洪武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刻意而为,仅灵光一现。

明洪武 青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瓷器上的龙纹最凶猛的就是紧随其后的永宣两朝,龙纹瓷器数量大增,形象日趋完善,最为典型的是青花瓷上的表现。永乐时期的青花瓷龙的形象生猛,通身粗壮,四肢强健;趾甲较之元龙缩短,形如匕首;龙首饱满,张嘴龙上颚翻卷如象鼻,闭嘴龙嘴钝如猪,俗称猪嘴龙;眼侧如比目,角齐如刀切,极少分叉;鬣毛丰满呈球状,怒发冲天,排列整齐;总之一派生机勃勃,反映出明初永宣时期的国力与国势。

明永乐 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景德镇珠山出土

宣德青花龙纹瓷器常见小件,碗、盘、洗一类,由于形式有限,龙纹姿态不一,居器物正中心者最为生动有力。

明宣德 青花波涛龙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进入明代中期,瓷器上的龙纹逐渐发生了改变,以成化弘治瓷器为例,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成弘之俊美转化。成弘二帝,于明代中期执政共计41年。明朝经历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能完全缓上来。成弘父子又生性懦弱,对江山社稷采取和平守势,龙也就如影随形,只守不攻,仅维持皇帝形象罢了。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龙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明弘治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而紧随其后的正德皇帝,一反旧制,喜武厌文,让龙插上翅膀,翱翔天空。明一朝,翼龙形象基本只出现于正德时期。

明正德 青花应龙纹出戟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嘉靖时代,这位就封在湖北安陆的兴献王,匆忙登上皇帝宝座,等于是天上掉下来了一个至高无尚的皇位。嘉靖帝本人深受生父的影响,打小就迷恋字童年的道教思想中,对整个嘉靖一朝的瓷器影响至深。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时期的龙纹至此变得粗率,有点儿找不到北的感觉,与其他道教相关的图案相比,龙纹显得漫不经心,尤其大器上的龙纹本应扭动身体,但嘉靖去掉扭,只剩下动,爪不再锋利有力,而如蟹爪一般松散,鬣毛如湿重的帽子,头方眼圆,嘴巴似能张不能合。还有的龙纹座面为正面形象,这种正面龙自嘉靖始。龙处于兴奋状态,一副首次登台演出的样子,四肢夸张如拉丁舞姿;器身龙披五彩,背之鳍与腹之蜃重彩勾勒,鬣毛如彩旗飘扬;这点与后世万历五彩某些龙纹瓷器近似相同。

明嘉靖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朝以后,明朝进入衰落期,仅从龙纹瓷器可以看出征兆。龙纹在整件瓷器上的比例明显缩小,有些把握不住空间的感觉,让人观之心碎。


明万历 五彩穿花龙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崇祯,气数已尽。尽管崇祯帝踌躇满志,但也无力回天。看到崇祯时期龙纹瓷器,龙的形象老态龙钟,毛发细弱,观之如雪,似有一言难尽的苦衷。


明崇祯 素三彩龙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龙作为神兽,作为天子象征,在明朝随社会万象起伏。明初永宣时期其形壮美,传递着一个崭新王朝的宏图大略,勃勃生机而又向外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永乐下西洋,修大典,建报恩塔,建紫禁城,都可以解释为龙之精神;而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度过了土木堡之变带来的30年的黑暗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龙变得成熟而优美,龙以一种亲和之态游历于日月山川,宫廷民间。朝廷之龙优雅,闲庭信步;民间之龙附庸,随和豁达。朝野共同让龙行天下。明晚期虽长达百年,从嘉靖帝起,皇家血脉侧出,龙似乎变得态度暧昧,慵懒不思进取。看着大明王朝一天天地衰弱,龙突然传递出凄美之相。
图文来源:“Mrs Haoo”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