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全诗没有名句,但是后人却对本诗赞不绝口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20-02-10

了解唐诗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有一个题目或者诗体是在唐诗中是非常常见的——《无题》。其实,所谓的无题诗不是没有题目,而是诗人在作诗的时候来不及或者不想让所谓的题目来打乱整首诗的节奏与内涵,而以“无题”为名,不仅给全诗蒙上了一侧朦胧的色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诗人隐藏在诗中的种种情感都被寄托在了这两个字中。

古诗词中作无题诗最有名的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出现在经过初唐强盛以及中唐的喧嚣后而显得有些落寂的晚唐时期。

当时,李商隐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甚至觉得自己憋屈,常常用诗歌排解自己的苦闷,几首脍炙人口的无题诗也就随之出现了。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宛转,情意绵延,用词华丽,而大多数时候在诗中读者很难揣摩到其真正的意图,可是却不影响他的这些诗给人带来的荡气回肠之感。


李商隐就写过10首《无题》诗,其中大都是写的男女情爱,缠绵悱恻,其中不乏传世经典名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当然不是每一首《无题》都会留下旷世绝句,比如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首《无题》。


这首《无题》相比其他九首而言比较冷门,其中也缺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可是这些都无法掩盖这首诗在写作上堪称绝妙的艺术手法: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首《无题》是李商隐站在一位情场失意的女子的角度,写出了这位女子的失去爱情首的幽怨、苦闷、无奈之情。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本句其实并没有说明诗中的主人公究竟是何人,是男是女,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向作者交代出来,这也是李商隐最擅长的写作手法。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推测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

在一个孤独寂寞的深夜,女子在烛光下慢慢地缝制着罗帐(古代常用来代表男女好合),罗帐上还绣着青碧花纹,她大概事在追忆往事吧。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首句交代了时间与主人公的身份,此时颔联便开始写女子究竟在追忆何事。

那时自己与情郎初次相遇,因为含羞还用团扇半遮半掩着,可谁知让自己含羞的那位男子却急匆匆驾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虽然相见了却没能停留驻足片刻交换彼此的情话。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自最后一次匆匆相见,男子就杳无音讯,而自己却每天只能在这残灯下度过一个个的不眠之夜。如今今又是一个石榴花红的季节,一天天的时光流逝,一转眼又一个春天又逝去了!

正所谓“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

,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对情郎一天天的盼归最后却无望之感的外化表现与象征。本句也正是解释了颔联中女子为何每晚苦苦追忆往事的原因,因为那次匆匆一见却是二人最后一次相见。可见女子此刻心中惋惜、怅惘的情态和回味的复杂心理。

回忆无用,还是回到现实吧。颈联在只言片语间说明了这样的深夜密密缝的寂寥和追忆与男子相见未语的惆怅已经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子的常态。

“金烬暗”、“石榴红”,

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如此自然而不留一丝痕迹,在艺术上绝对可以称得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即便盼归无望,那么我只能盼望着能不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呢?


一句“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包含了多少个相思之夜,承受着多少的相思之苦和幻想过多少次重逢画面!

李商隐的这首诗虽然冷门,也没有流传千古的名句。尤其是对象征暗示的写作手法精妙绝伦,炉火纯青,使得此诗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回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