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思明居士 2020-02-10

2017年,在蒙古杭爱山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块汉文摩崖石刻。这块石刻长1.3米,高0.94米。经反复比较辨识后,中蒙两国专家确认,它就是东汉著名史家班固的《封燕然山铭》。该铭文不足300字,却概述了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率军大破北匈奴的史实,赞颂了汉军的伟业。然而,此次发现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铭文石刻本身,而是位于它下面的“汉山”两字。很明显,“汉山”就是班固笔下的燕然山,也就是今天的杭爱山。因为石刻上燕然山多了“汉山”这个名字,我们推断窦宪的“封燕然山”与西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的意味全然不同。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杭爱山的岩石上发现了“汉山”

一、匈奴屡生变故,窦宪出征有因。

  • 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21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雄姿英发,受命于汉武帝,亲率5万骑兵讨伐匈奴。大胜之后,他代表大汉王朝,在敌国境内封狼居胥山,禅姑衍山,以彰显汉武帝不世的伟业。而窦宪北伐则是发生在一种特殊的背景下的。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鲜卑人攻入左地,斩杀了优留单于,北匈奴一片混乱。祸不单行,北庭蝗灾盛行,南匈奴趁火打劫,北匈奴不绝如缕。两年后,南匈奴屯屠河单于请求汉朝出兵,击垮北匈奴,以实现匈奴的南北统一。此时,汉章帝驾崩一年,10岁的汉和帝继位,窦太后临朝。她与公卿们共议对策。执金吾耿秉赞同,认为以夷制夷,有利于大汉;尚书宋意反对,忧心此举会招惹鲜卑,引来强寇之扰。正当举棋不定之际,陷入谋杀刘畅一案不能自拔的太后之兄窦宪上书请求带兵北伐。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窦宪

  • 此前,都乡侯刘畅来京为章帝吊丧,出入宫掖,颇受太后宠爱。窦宪一向骄横专宠,不可一世,此刻惧怕刘畅夺去自己的特权,于是派刺客暗杀了他,并嫁祸于刘畅的弟弟。查明真相,窦太后恼羞成怒,将窦宪幽闭在宫中,准备从重惩处。窦宪预感可能被诛杀,惶恐不安。听闻北匈奴之事,他主动请缨,希望戴罪立功。窦太后也觉得这是给窦氏家族解套的机会,于是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了窦宪的请求。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窦宪击破北匈奴

二、窦宪战果辉煌,班固刻石记载。

  • 窦宪与耿秉率领8000骑兵,从朔方鸡鹿塞出发,与南匈奴30000骑兵在涿邪山(今蒙古满达勒戈壁附近)会合。在稽落山(今蒙古汗呼赫山脉)大败敌军,单于仓皇而逃。又在私渠北鞮海(今蒙古乌布苏泊),斩首名王以下13000人。北匈奴败得一塌糊涂,先后有20余万人向汉军投降。汉军能取得如此决定性的胜利,固然与北匈奴连年内忧外患、综合国力急剧下降有关,更因为窦宪用人得当,耿秉指挥有方。在此形势下,志满意得的窦宪偕同耿秉一同登上了距离边塞三千里的燕然山。他命令中护军班固刻石勒功,显扬大汉的威严与恩德,这样就有了《封燕然山铭》。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杭爱山,就是燕然山

三、霍去病异域封禅,正逢西汉最盛时。

  • 追述那段历史,我们明显感到,同是北伐匈奴,窦宪与霍去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都迥异。霍去病北伐之时,汉武帝刘彻38岁,春秋正盛,事业正隆。他踌躇满志,集大汉举国之力,要彻底匈奴之患。此刻,他手下兵精粮足,又有他非常器重的两位外戚将军卫青霍去病屡立战功。
  • 这场战事筹划已久,汉朝在经济、财政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也想借此彰显大汉国威,所以倾注了血本。他分派卫青、霍去病各率50000骑兵,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发,目标直指漠北,志在斩首单于。汉军动用了马匹1400000多,随行步兵几十万人。此役,汉军穿越大漠戈壁,直捣龙庭,共斩杀匈奴八九万人,其中霍去病的战果占大多数。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 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后,霍去病登上狼居胥山。他秉承汉武帝的旨意,按照泰山祭天的仪礼,在山顶筑土祭天。此后,他又到了姑衍山,按照梁父山祭地的仪礼,在那里辟场祭地。这一整套封禅行动,早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只不过主角汉武帝缺席,由霍去病代行其事。在古代,封禅系国之大典,举办的前提条件和标准都有严格的要求:在世君王要德侔天地,功盖古今,创立了久违了的天下大治局面,令人想起上古的治世太平。对此,汉武帝是蛮有文化自信和实力自信的。
  • 他继承了父祖两代文景之治的物质财富基础,推动大汉经济持续发展。他推行汉五铢,统一货币,实行经济改革,为反击匈奴提供雄厚的财政基础。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大一统思想,为国家统一提供理论基础。他平定叛乱,剪除同姓诸侯,保持王朝安定。他连续发动对匈奴的反击行动,一举扭转汉匈战争中的颓势。借此东风,他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丝路,使万国款塞来朝,一举树立起大汉东亚强国的形象。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霍去病

  • 匈奴遭受重创,被迫向远方逃窜,漠南已没有了他们的势力了。汉朝一方也损失惨重,牺牲士卒数万人,战马损失11万匹,短期内没有能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战事了。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四、东汉中期忧患多,异域封禅非其时。

  • 窦宪出击北匈奴之前,已是东汉的中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王朝处在危机四伏、急剧转衰的状态中。发兵北上之际,东汉可谓远虑近忧皆有,内忧外患并存。朝廷里刚刚结束章帝的国丧,幼帝登基不久,国家政治运行状态有待恢复稳定。连年发生大面积的水旱灾害,许多百姓颗粒无收,衣食无着。而此时上有外戚专权,祸乱朝政,已愈演愈烈。窦宪窦笃兄弟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把控朝政,为所欲为。下有各地方的豪强地主勾结官宦贵族,侵夺农民的土地,就连宦官家族也加入了土地兼并的行列。
  • 虽然传统强敌匈奴已陷入南北分裂的状态,但是,鲜卑人在北方异军突起,联合乌桓、丁零和南匈奴等部攻击北匈奴,迅速填补后者留下的空白,将成为东汉新的挑战者。因此,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东汉不具备封禅的条件,天下也没有封禅的需求,处于戴罪状态的窦宪也不敢有代天子封禅的奢望。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窦宪北伐

五、窦宪封燕然山,意在宣示主权。

窦宪登燕然山不是行封禅之事,班固的铭文也不是盛世华章,那么,他们在燕然山到底做了什么呢?他们是借此举厘清汉匈界限,宣示大汉主权,以求根除匈奴百年之患。汉山,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此时,东汉对北匈奴采取了全面的打击措施,西线有班超经营西域,断北匈奴之右臂;中线有南匈奴虎视眈眈,一心想吞掉自己的同胞。机不可失,此刻正是消灭北匈奴的最佳时机。窦宪出征可以说抓住了历史的机遇,完美地解决了历史难题。

窦宪的贡献不仅在于消灭了北匈奴的有生力量,把国防前线向北推移数千里,而且以“汉山”刻碑标示东汉北部边境线,用以警告任何现实的和潜在的敌人,大汉不允许他们越雷池半步。我们可以想象,燕然山由汉山碑刻向东南方向到了蒲奴水,向西北方向到了私渠北鞮海,形成了一条延长线,那就是东汉设定的新的边境线。此线以南,包括大漠、阴山和朔方一带都是大汉土地。此举也是告诫南匈奴,不要蠢蠢欲动,不要谋求南北匈奴的重新统一,恢复旧时的版图,东山再起,挑战中原王朝。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汉军威武

六、“封”字多义词,此处指划界。

  • 这样就来到了我们最后一个问题:窦宪封燕然山的“封”到底是什么意思?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封”有什么不同?“汉山”两字的出现,给我们重现解释《封燕然山铭》中的封字提供了可能。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霍去病到了狼居胥山,就是代行封禅大典的。窦宪封燕然山时所做的“封”事,是划清界限,划定边界。古汉语的封字有这种含义,如烛之武退秦师时,提起晋文公的野心和见利忘义,曾说他“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这一句话里,前一个封字是动词,意为建立边界;后一个是名词,表边疆、边界的意思。
窦宪“封燕然山”不同于霍去病“封狼居胥”,“汉山”泄露天机

金戈铁马

我们抛开对窦宪此前此后的道德评价,单看窦宪燕然刻石勒功之举,确实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其费效比之高,远胜霍去病。此后,两年内,窦宪又一鼓作气,派军出居延塞,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彻底击垮北匈奴,使之不得不向西遁去,消逝得无影无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