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罕萨山谷:震颤心窝子的美景,见过的人实在太少了

 报喜竹的书包 2020-02-10

 2019-03-12 18:35

本文转载自美篇作者@边防站

罕萨(Hunza)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一个谷地,属于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交接处的帕米尔山结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密布,高山积雪融化汇成罕萨河。

1933年,英国小说家希尔顿偶然在旅途迷失中闯入罕萨,人间仙境般的罕萨让他深深痴狂,称其为"香格里拉",写出了闻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线》。后来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罕萨取景拍摄。因为,罕萨山谷也是众多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之一。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风之谷》也是以罕萨为原型而创作的,之后罕萨也被世人称为"风之谷"。其实,在咱中国史书中被记作"坎巨堤"的就是现在的罕萨。唐朝的时候叫做小勃律。在大清帝国的"康乾盛世"年代,清朝收了许多附属国,而坎巨提王国就是其中一个,但到上世纪40年代,这地方就不属于中国了。1978年,由我国筑路工人开山劈石援建的喀喇昆仑公路(中巴公路)才将罕萨山谷暴露到世界面前。

本文配的音乐《天空之城》就是宫崎骏大师的作品。

罕萨Hunza山谷是世界上高峰和冰川最密集的地区,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观之一,是地质学家、登山家和旅行家梦寐以求的地方。在喀拉昆仑公路(KKH,也叫中巴公路)开通之前,这里是只有二万人且封闭、自给自足的罕萨王国。

想要亲自感受罕萨美景,请点击:活动|花开风之谷-喀喇昆仑公路精华之旅(巴基斯坦)4.28-5.7

罕萨山谷离我国的边境红旗拉甫只有240公里,就是这240公里,却是全长1032公里的KKH中最壮美的路段。

这是世界上唯一能看到五座7000米以上雪山的村庄。在这里360度的旋转,你可以看到在拉卡波希峰Rakaposhi(7788米)、乌尔塔Ultar l(7388米),乌尔塔Ultar ll(7310米),金山Golden Peak (7027米)和Diran(7273)等7000米级别雪山环绕的壮美景色。

罕萨Hunza山谷平均海拔大约在2400米左右,所有人家都住在这个雪山的怀抱的山谷里,他们开辟了层层叠叠的梯田,种植了漫山遍野的杏树、梨树和苹果,过着平静简朴、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

当第一批游客看到背衬7388米的乌尔塔雪峰(Ultar)的巴尔提特古堡(Baltit Fort)时,已经是1986年的事了。罕萨王国虽然只有两万多人,却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人类学家至今没有搞清楚罕萨人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只有偶然出现的沙色头发和蓝色眼睛,暗示着古老的传说:罕萨人源自亚力山大大帝的士兵。

罕萨很美,是真正的"香格里拉"的原型,《消失的地平线》的作者在这小住之后,才回英国写出了轰动欧洲的作品,也让"香格里拉"成为世外桃源的代名词。这里也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风之谷》的构思地和《天空之城》的取景地。

罕萨每年的游客并不多,也就二、三百人,其中日本人、韩国人居多,他们大多是宫崎骏的粉丝,在看了《风之谷》之后,忍不住想去探访这个神秘的取景地。来罕萨之前,我还特意下载了这部动画片,但没看完,借着网上的介绍,明白了其意。其它的不敢说,里面人物的设定,带着头巾的女子,大胡子的武士都与这里的风土人情很相似。

我们入住的酒店叫Darbar Hotel,是老罕萨王的后代开的,称"王的酒店",它占据了天时地利,相当气派:柚木地板、雕花大床,美轮美奂的花式锦缎软装,大理石浴室,高三米的紫红色天鹅绒窗帘,超大的纯铜房间钥匙,沉甸甸。这可是在偏远的山谷啊!若大的酒店,居然只住着我们同行的仨人。

酒店歺厅的装饰还带点儿咱中国风,柱子上有龙凤的图案。看样子,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这个归属中国的小蕃国多少受点儿中国文化感染和留恋。

我们从伊斯兰堡驱车19个小时,历尽艰辛,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罕萨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也就洗洗休息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睡眼惺忪的我拉开窗帘,Oh,my god !瞬间精神抖擞!好大的雪山哎!

我急忙跑到我房间旁的酒店二楼平台。顿时呆了!这时天还没亮,阴阴的,下着毛毛细雨,四周雪山轮阔看的特别清楚,我转着圈儿的看,那景色简直无法形容。也就十分钟的功夫吧,晨雾不知从哪儿飘起,低低的、缓缓的沿着山谷横扫过来,真的像是彩带,太美了…

看远处罕萨著名景观巴勒提特古堡,它背靠着的海拨7,388米的乌尔塔雪山,此时已完全被雾带遮盖,倒更显得古堡气势磅礴啦!

酒店的西式早餐,除此之外,还有巴式的薄饼和奶茶。那个漂亮的装饰盒是放饼的,挺讲究的吧?!

早歺过后,我们开车去巴勒提特 古堡。车停在一处高坡的平台上,过了这条路就到了目的地。罕萨有两座古堡:巴勒提特古堡和艾堤古堡。它们之间相距三公里。

巴勒提特古堡 ,当地人叫它"王宫"。王宫建于750年前,在整个村庄最高处的平台上,背靠海拔7388米的乌尔塔雪山。它历经地震、坍塌等自然灾害,并一直被所有人遗忘。末代的罕萨王也想到过修缮这座宫殿,但是耗资过大而一直搁置。直到一个叫AKCSP的文化基金组织发现并重新设计修建这座王宫,耗费约300多万美元。而罕萨王最终也把这个宫殿捐助了出来。

古堡各个角度的风光都极好,尤其站在屋顶的大露台上,放眼望去,真是无敌了!

王宫规模并不大,上下一共三层。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结构,纯用泥土与木头搭建,以这种方式搭建的房屋非常结实,可以抵抗八级地震,这也就是虽然王宫700多年来风雨飘摇只是损坏了外观,而并没有毁掉根基的根本原因。

进古堡的门这么矮这么窄,却还有那么高的门槛,很奇怪。古堡讲解员告诉我们:一是罕萨山区非常冷,门小可以更好的防寒;二是由于正对着门的主位是王子,门矮可以使得从这里进来的人深深地弯腰,像鞠躬一样,是对王子的尊敬;三是如果有人来行刺或攻击王子,窄小的门框会成为一种限制,刺客或军队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而高高的门槛则会降低进攻速度,从而阻拦和镇压敌人。感觉这方法挺聪明的,古罕萨人的智慧。

这里要提一下罕萨与咱中国的渊源。罕萨原本为一个存在上千年的小山帮,在咱中国史书中被记作"坎巨堤"。唐朝的时候叫做小勃律。淸朝在"康乾盛世"时,收了许多附属国,而坎巨提王国就是其中一个。到了1890年左右,因为英国的侵略,变成了两属国,同时臣属于英国和中国,但是实际上是被英国控制。上个世纪40年代英国撤离、印度及巴基斯坦独立的时候,罕萨土王同意加入巴基斯坦,从此,这地方就不属于中国了。

古堡里有些文物也能证明这段历史,颇让我唏嘘,如当年新疆地方政府下发的公文和批文,是由汉字书写,由乌尔邦语对照,被裱框挂在墙上。

这些都是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由新疆省政府发放给罕萨地区的银票,相当于现在的支票。

王宫里还展示着历来国王的画像、照片和一些用品。其中,有一幅1962年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时与罕萨国王亲切握手的历史照片,见证了中巴友谊。

王宫顶楼有一个大平台,可以俯瞰罕萨河谷全景。平台上有一张夏床,想象当年罕萨王卧在那儿一边批阅奏折,一边欣赏风之谷的雪山,或是叫上舞者乐队在此"风雅",那可真是享受极了。

王宫内最具特色的就是刻着神秘花纹的木雕,主要雕刻在柱子和门梁之上。

王宫旁的炮台。

王宫的讲解员都是村里的志愿者,免费讲解,但我们还是给了他不少小费。

王宫的门卫是个大胡子,胡子超长不说,还很有特点,平时那细长的部分是缠在耳朵上的,游人来了他才展示。

我身后的雪山便是赫赫有名的乌尔塔雪山,海拔7,388米。据说当年的冰川一直延伸到古堡旁,是皇家的天然"冰箱"。沿着我旁边那条小路,可以去登这座山。

看,古堡就坐落在两个山峰夹角的处。背后的乌尔塔雪峰几乎垂直的坐落在古堡后面。看到王宫左侧有一条直通雪山的小路吗?上面有个大冰川,只有登上去才能看的见。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登山家叫长谷川,他在攀登乌尔塔峰的时候遇到雪崩长眠于此,他的墓就在去乌尔塔峰的路上,他的遗孀在这个村子建了个小学,也算另一种长相厮守吧。

我们在罕萨的时间相对松一些,于是就在王宫外的一个小咖啡店美美地喝杯地道的杏汁。罕萨最多的水果就是杏子,其次是苹果和桑椹。

山谷里的人家依山呈阶梯式分布,小路盘盘折折,却户户相通。在罕萨,村庄、原野、河流、雪山尽收眼底。这里有如画的风景,如诗的宁静……

村里的房子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基本上都是由石头砌成加上各种雕花的木梁。

当你住在一个被5⃣️座7000米以上、3⃣️座6000米以上,还有众多5000多米的雪峰包围的山谷里的感觉实在没法描述,早上推开窗户是日照金山,睡觉之前是繁星漫天,屋外果树鲜花和草坪,山脚是河流…

在巴基斯坦的雪山不叫Snow mountain,人家叫Tower,其寓意是高大威武的山峰。

清晨,推开窗,村庄、原野、河流、雪山尽收眼底。即使你躺在床上也可以观赏房间窗外的美景,真是迷死人了!

群山环绕着罕萨山村,清晨的太阳还被挡在山后,光线熹微却温柔,像一层薄纱般拢在尚未苏醒的山谷中,微风徐徐,空气干爽而鲜甜。

这时的罕萨山谷,万籁寂静,清晨的太阳还被挡在山后,光线熹微却温柔,像一层薄纱般拢在尚未苏醒的山谷中,微风徐徐,空气干爽而鲜甜。只有像我这样一直兴奋着的外来游客才早早起床,在周围四处转悠。这是海拔7,788米的拉卡波希峰(Rakaposhi)的晨景。

触景生情,情不自禁的我…真可惜错过了漫山遍野桃花儿香的美景,幸好,还有些许没有完全败落的杏树🌲。

欣赏罕萨山谷的风景,你不但要有一双好眼睛,还得有一个好脖子,能上下左右前后地灵活转动。我不停地用手机拍着,看到拍出来的照片,我都想把手机摔了!相机也只能夸大小景,对于这个不知几万度全角的景观,即便是摄影大家也会无所适从。

当我站在酒店的阳台上看雪山,从来没有那么近的看到雄浑巍峨而又开阔壮丽的雪山,它就在咫尺之遥的眼前!近得可以听到山的呼吸、闻到山的气息、看得到山的苍劲、感受得到山的磅礴,甚至,触得到山的灵魂。

要想形容这里的风光,再能吹的人估计也没词了,说不出来了;摄影再强的人也都会呆在那里,沉醉在那里……

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发出来的光却又是灵动多变的,清晨是冷峻的,中午是夺目的,日落时分却变得温暖多情。

阳光变换地照着群峰,使整个山谷变换莫测,你只能转着圈儿的看着它不停地变化。

美丽而宁静的罕萨山谷,不仅无法用语言描述,更无法用镜头表达,只能将它所带来的悠闲与祥和永久地留存在心底。

在罕萨,无论哪个角度都能看到蓝天映衬下的高大雪山,近在眼前。你不必刻意安排什么旅游项目,只要准备一份悠闲的心情,在村路上随意溜达,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这是罕萨有名的老妪,看着好洋气啊!哪像偏僻山谷里的老太太?她上过报纸电视,还有个不知名的证书。临来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她的照片,一问村民,便很快找到了她,虽比照片上老了许多,但仍气质非凡。她今年已经84岁了,皮肤显得比我还好!

咱不能光照像啊,花钱买了一个她手工制作的小袋子[偷笑]。现在回想,当初应该让她在小袋子上签个字就好了。

罕萨盛产杏子,据说这儿的杏是世上最好吃的。每年4月,满山遍野都是杏花。可惜我们因为飞机✈️原因,错过了花期。我在这家村民小店里买了杏干、桑椹干,那杏干实在是太好吃了!

我戴的这顶帽子是罕萨妇女的饰物,跟咱们塔吉克族妇女戴的帽子十分相像。

艾提古堡(Altit Fort)也是罕撒王朝的王宫,比巴尔提特古堡早了一百多年,约有900-1100年历史。最初的国王是住在这里,后来兴建了新的王宫后将这里变成了避暑的行宫和后花园。

古堡临悬崖峭壁而建,为石木结构,比巴尔提特古堡规模小,但设计的更为精巧。 古堡下面便是长长的罕萨河,而对岸中巴公路清晰可见。

同样是小门小窗。

漂亮的木质雕花。

比起王宫,这里更像是一座堡垒,临悬崖峭壁而建,下面便是长长的罕萨河。是艾提古堡最高也是最陡的地方,我趴着往下看都眼晕。讲解员告诉我们,村里谁人要是犯了罪,就会被从这里推下悬崖,但数百年来从未有人被执行,可见当地民风之淳朴。

想要亲自感受罕萨美景,请点击:活动|

从艾提古堡上俯瞰村庄。

罕萨人对敎育非常重视,男女生分校,校舍都建的很好,校服各有不同,都挺给力。这是一群男校的初中学生在进行足球比赛,赢球的一队在欢庆胜利。罕萨的日落风景非常美,拍出来的张张都是大片。日落时间一般是在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左右,车可以直接开到海拨3500米的罕萨河谷最高处,去看金山(Golden Peak7,029米)落日的辉煌。

我们来到了罕萨山谷开车能到达的最高点,这里可以同时看到十三座雪山的山峰,俯视整个罕萨hunza山谷,视野极好。

图中远处的雪峰就是金山来看日落的人不多,外国游客就更少了。

这时的拉卡波希峰(7788米)还没有啥动静呢!

来看日落的人不多,外国游客就更少了。远处看风景的老巴在镜头中成了剪影,很美。

看到山峰中间有个小山尖吗?当地人俗称之为lady's finger-美人指,它是海拨7388米的乌尔塔雪山的山峰,是罕萨的地标。

看着对面7,788米的拉卡波希峰,不知为何,这里原本是《风之谷》的取景地,但此情此景好像更想听一曲《天空之城》,反正都是宫崎骏的动画久石让的曲。我打开了手机,用耳机听了这首曲子,随着乐声中的高潮迭起,这一刻,仿佛全世界都消失了,只剩我和这片山谷,默默相对而望。

它让我坚信如果宫崎骏所描绘出的那个二次元世界真的存在,那么也就是在这里了:二万的人口,没有军队、没有监狱,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文化,与世隔绝的小国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才是香格里拉!

随着太阳的西沉,金山Golden Peak (7027米)越来越美…

日落美的超乎想象,梦幻般的金色顶在头上,远处的山披上了金纱,一切一切都是金黄金黄的。再看看罕萨河两岸群山环绕的村舍,安详静谧,云影浮动,在山峦间掠过…

待整个山谷色黯淡下去,著名的拉卡波希峰(Rakaposhi 7788米)的日照金顶也出现了。

夕阳下,梦幻般的金色覆盖在峻郎挺拔的拉卡波希峰( 7788米)上。

此时7388米的乌尔塔雪峰也是逆光绚丽、灿烂。

我在想,如果罕萨当年归了中国,边境向这边推进200公里?算啦,这太敏感!如果真推进了,这里也许很快就会被人踩烂了,各种楼堂管所,处处都挂着收钱的标签……,还是保持这样吧!

在罕萨,随便一个景都能让你停下脚步。这儿的夜里无人锁门,单独夜行于人相遇也只是微笑招呼,也许对于他们来说,上天赐地于此,他们只要接受这些,早上一碗甜茶,农牧而起,夕阳而归,生老病死,如此简单。而我们这些追逐而来的游者终是过客,虽是打扰,也是要离开的。这里没有现代需要的一切,简简单单。

罕萨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一。七八十岁在这里根本算不得是老人,眼明脑快腿脚灵活的百岁老人很常见,说是900多年没人患癌症,也没什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我也混迹在一排老妪之中,还挺像当地人吧?

其中三位老妪都90多岁了。

罕萨民风质朴,居民们性情祥和,宁静悠闲,为满足游客的需求,罕萨人也组织了让游客体验民俗生活一类的形式,如:妇女们做传统的木质乐器、纺织等。

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自娱自乐。

这是罕萨有名的咖啡馆,小馆上下两层,一层是卖当地特产,如各种羊毛制品及手工艺品,但没人服务,言外之意就是你拿了东西老板也看不见,因为他们都在二楼忙着煮咖啡呢!香浓的咖啡着实好喝,核桃蛋糕那叫实惠,足足有5、6个果仁,香而不腻。此时,品着咖啡望着窗外发呆是最浪漫的事儿了。

偶尔也会遇到警察。

罕萨河旁的中巴公路清晰可见,远处山中的古丝绸之路也隐隐在现。

罕萨近些年也建了几座旅馆,也多了几分现代气息。这是知名的鹰巢酒店The Eagle's Nest Hotel,它建在罕萨的制高点,头顶就是乌尔塔Lady's Fingher山峰,但需要走近一个小时陡峭弯曲的上山路,才能到达酒店。也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

这是我们超极棒的帅哥司机,他从伊斯兰堡接上我们,在一天之内开了19个小时。虽然只有近700公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程是行进在是喀拉昆仑公路(中巴公路)最差的地带,还要经过海拔4000米高的悬崖路段,所以,整整走了19个小时,历经15次停车登记检查,先后7个警察持AK47上车护送,穿越了100多公里塔利活动区域及多股民族势力冲突地区。真是一段太难以忘怀的经历,也幸运的遇上了车技超棒帅哥司机。

我们这些长久地生活在都市之中,看惯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霓虹,听惯了人潮车流沉闷的嘀咕轰鸣,习惯了在钢筋混泥土的石头森林里仓促地奔走。渐渐就忽略了心灵深处那道清纯灵秀、朴实自然的风景线,也慢慢地遗忘了那纯净美好的心灵家园。

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是如此充裕,不知要胜过古人多少倍,可是,我们却不再拥有古人那种从容的、笃定的、淡然的生活态度。

罕萨,一个可以置放灵魂的地方!

面对罕萨山谷,它总是会撩拨起我心底最柔软的怀旧感叹,真的希望有生之年再来这里!在这里的雪峰下,山风里,梯田边,高台上,自由的呼吸!!!

在这个世界上,罕萨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像田园诗一般的角落,能让你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自由。

这里,是一片绝尘净域,美得让你倾心,一见钟情;这里,是一方旷古秘境,神奇得让你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这里,是一个七色乐土,璀璨得让你五体投地,八拜顶礼;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值得你不远千里前来追寻的世外桃源_香格里拉。

想要亲自感受罕萨美景,请点击:活动|花开风之谷-喀喇昆仑公路精华之旅(巴基斯坦) 4.28-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