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果定律8条,真实不虚!

 赵玲文化图书馆 2020-02-10
佛教讲究因果,因果定律大家都知道,他乃是佛法的基本定律。所谓“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在学修路上,时常会听到“往昔所造恶业,今生果报成熟。”等话语。为何佛教会常说这些话语呢?因为这些话语,能够很好的让我们明白“因果”,更好地去深信因果。因果定律8条,真实不虚!
一、学会改变脾气,才能拥有更多福报。
佛教常讲“火烧功德林、火烧功德林”,一把火,就能将我们的功德尽数烧毁。这把火是什么火呢?它就是因嗔心而发的脾气,学会改变脾气,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福报。如念佛之来讲,若嗔恨不改,决不能往生净土。如参禅之人来讲,若嗔恨不改定不能开悟证果。由此可知,学会改变脾气是多么的重要。
二、抱怨、埋怨,其实就是在造业。
佛教讲“因缘”,往昔种下了什么样的因,在后必会得到什么样的果。就如当下和你结婚的妻子一样,这也是因前生业因而感召的。她对你好,或对你不好,皆跟往昔你的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如果她现在对你不好,这亦由你往昔对她不好而造成。切勿因为她对你不好,而抱怨或不满,你这种种不满和抱怨,其实也是在造恶业。
三、怕什么?来什么?
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何谓定数,就是因业而感召来的种种。但这定数能否改变,亦能改变,改变的方向就是从当下做起。如学佛之人怕下地狱,也有人害怕投生于三恶道。但却不知,你越害怕,往往他就来得越快。害怕下地狱,害怕投生于三恶道之中,这皆可以从当下去改变,不要在怨恨别人,不要在自私自利。一心学佛,自然也就不会害怕下地狱,害怕投生三恶道了。
四、不懂随缘,越是攀比,往往越苦。
古人云“知足常乐”,懂得知足,就能让欢乐时刻伴随在身旁。知足常乐,在佛教中也称之为“随缘法,也是定心法。”懂得随缘,就能让我们越来越快乐。若不懂随缘,常行攀比,也只会越来越苦。如钱财而言,挣多挣少都有因果,挣得多,就多花点,挣得少就少花点,绝不攀比、不攀缘。如此才能使我们越来越自在,越来越快乐。
五、种其因,得其果。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必得什么样的果。这就是因果,它不会不报,它也不会不让你受。如最简单的三个因果之理,“因生气而得病的果报、因借钱需还钱的果报、因工作了而得工资的果报。”所以无论学佛与否理应懂得去“深信因果”,从根本上去种因,从而得到改变和善果。
六、无论善恶业力,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皆因有着“善恶”业力,而变得更加精彩。那么这善恶业力如何而来?皆是往昔自己所栽种的,譬如今生他人对你好,亦是前生你对人家好而造成。譬如今生他人对你不好,亦是因为前生你伤害了人家。如当下所受的顺或逆,亦是往昔所造成的因,而结成的果。因此在生活之中,自然也就不会“十全十美”了。
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
什么样的因,结出什么样的果。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代表的就是结成的果并不一样。如做父母的放不下“儿女”一样,担心他们结婚,担心他们不顺。但你能改变他的命运吗?你能让他需经历的不去经历吗?并不能。每个人皆有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福报,儿孙亦是如此,太多惦记和担心只会徒增烦恼。只有他们自己去经历,去觉悟了,才能改变现实。
八、学佛的过程,不能着急。
学佛的过程就是对因果最好的体现,为何?因为学佛之后,我们所得到的改变或多或少皆有。但这些是一时、一天就完成的吗?并不是,而是我们通过学佛所慢慢积累的。古语云;“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学佛之路其实就是对因果最好的诠释,它并不是因你今天有病去学佛了,明天病就好了。更不是这段时间不顺,学佛之后马上就顺了。而是需要等待,需要坚持,需要通过行善等方式来浇灌使他成熟。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佛教:常造口业之人,会有这些现象出现,你有遇到吗?
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你注意了,自然也就可以做到“止恶修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