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只是一名通讯员,为何荣立一等功并成为战斗英雄!

 君临天下100 2020-02-10
1953年4月,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六十七师二〇三团二营四连驻守在“三八线”的中部。为了狠狠打击敌人,上级交给四连一个战斗任务:配合兄弟部队,第三次反击石岘洞北山。
当时四连有个通讯员名叫叶书东,觉得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卫连指挥所的顺利指挥。他请示了连长,决心带领卫生员周新华和两名战士,在连指挥所左前方的一个盖沟里,设立一个临时战斗阵地,作为消灭反扑敌人的前哨所。
战斗打响后,一个班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前哨所冲上来了。叶书东和战友们瞪大着眼睛,注视着敌人行动。
敌人冲了过来,200米、170米……周新华有些沉不住气了,轻声说:“快打吧!”
叶书东坚定地说:“不行,再近一点打,听我的。”
叶书东和战友们利用战斗空隙,总结了几条经验:4个人分2个组,1个人打枪,1个人摔手榴弹,相互配合;敌人离得远,不睬它,敌人冲近了,狠狠打;不管敌人从哪一个方向来,一个组狠打,一个组支援,达到既消灭敌人,又保存自己的目的。
当天晚上,叶书东他们共打垮敌人6次反扑,消灭敌人30多名。
敌人见正面攻不上来,就在第二天拂晓偷偷地从侧面往上爬,妄图出其不备攻击志愿军。
叶书东见正面敌人很久没有动静,感到非常奇怪。他心想,可能敌人又要要新花样,就探出身子,侧身向盖沟外观察,只见2个端着刺刀的美军士兵,正向盖沟顶上爬过来。
这时,摔手榴弹来不及了。叶书东拿起一支枪准备射击,没想到这支枪发生了故障,竟打不响,真是急死人!眼看敌人的刺刀就要刺过来,怎么办?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叶书东急中生智,猛地一用力,把盖沟上装着沙子的两个麻袋包推了出去。只听见“扑通、扑通”的响声,两名敌兵随着麻袋包从盖沟上摔了下去。
这时,叶书东快速地甩出一个手榴弹,再送他们一程。
敌人把叶书东小组固守的阵地视为“眼中钉”,又有两个敌人在机枪掩护下,从另一个侧面爬上盖沟顶,用铁锹在盖沟顶上挖窟窿,企图从窟窿里往下塞手榴弹,把志愿军炸死在盖沟里。
叶书东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坚定地对大家说:“咱们不要害怕,要沉着应战,消灭他们。”
“叮咚,叮咚,”盖沟上的挖土声越来越清楚,眼看盖沟顶就要挖穿,叶书东赶快拿起一支枪,对准盖沟顶,“哒、哒、哒”几梭子,子弹从盖沟顶上穿出去,只听见上面传来几声叽哩哇啦的惨叫声,就再也不见动静了。
敌人耍尽种种花招,终于没有得逞。叶书东小组固守的阵地,坚如泰山,屹立不动,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反扑,保证了连指挥所的安全,坚守阵地战斗到底。
拂晓前,六连赶到石岘洞北山,接替四连的坚守阵地任务。六连战士对叶书东他们说:“你们已经完成任务,撤回去吧!这里由我们来坚守。”
叶书东见六连指战员在战斗中较大伤亡,人员较少,他们刚上北山,情况又不熟悉,就主动提出:“我们4个人还是留在盖沟里继续战斗,你们集中力量,组织好战斗吧!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胜利的把握。”
就这样,他带领周新华等,继续坚守在北山上。叶书东对大家说:“同志们,敌人很快又要反扑,我们要利用空隙,充分作好准备,准备越充分,胜利的把握越大。现在我们最需要弹药,我们的弹药剩下不多了。”
在他带领下,4个人分头从附近的盖沟里、交通壕里,从敌人尸体上,搜到10多个手榴弹,还找来几支枪支、子弹和几个炸药包。
叶书东想起老战士讲过:用炸药捆在榴弹上,杀伤力更大。于是,他发动大家捆了一批榴弹炸药包。
第二天,敌人又发动了多次反扑。叶书东和战友,始终坚守在盖沟里,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疯狂反扑,保卫了5连指挥所。
反扑、失败,再反扑、再失败。失败后的敌人,更加疯狂无比,使用兵力反扑不行,就调集了一批大炮,集中火力猛击北山,炮弹如雨点般打过来。
叶书东固守的盖沟顶被打掉,盖沟周围的泥土被掀起来,周新华和一位战士不幸被炸倒牺牲,另一位战士也负了重伤。叶书东下定决心:就是存下一个人,也要坚持战斗,消灭敌人,坚守到底。
又一个夜晚降临,北山一片宁静。敌人以为北山上的志愿军已全部被炸死,一小股敌人竟大摇大摆地冲上来。就在他们得意忘形时,叶书东从另一个盖沟里摔出了一个个榴弹炸药包,炸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
在大量消灭敌人后,上级指挥部命令所有部队撤离北山,叶书东终于返回自己的阵地。
营连首长评价叶书东在这次战斗中打得英勇顽强,机智灵活,不仅消灭了一大批敌人,坚守了阵地,而且牵制了敌人一部分兵力和火力,保障了指挥所的胜利指挥,对促进整个战斗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战后,根据他的先进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评他为一等功臣,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