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解决了刘志丹冤案,领导了“第二次长征”转战659天,为了革命三改名字

 cxm54666 2020-02-10

年轻的王首道.jpg

▲王首道解决了刘志丹冤案

1906年4月13日,王首道出生于湖南浏阳的贫困家庭。1922年他从高小毕业,尽管想要去省城就读,但因家里没有钱只能被迫去往农专学校读书,1926年他来到了毛主席创立的讲习所中进修学习。1926年9月被送到祁阳工作,之后担任特支书记。1927年马日事变后,他被迫离开祁阳,来到了故乡工作,建立了浏东特委。

之后王首道被派到湘赣苏区工作,1931年7月,王首道成立了湘赣省委,开始了根据地的开展。因受左倾的影响,他的省委书记一职被撤销,还被重点处分,无奈赶往中央苏区工作。在这里他耗费了一个月之久,写了一份详细报告,毛主席对他很是认可,对他进行了提拔,而后又被李维汉晋升为秘书长。

到了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中央机关被编为第二纵队,他被晋升为政治部主任,负责保护首长的安全。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地区,但在一个月前,陕北苏区的主要干部刘志丹等人因“肃反”被抓捕,大家对此不服,希望毛主席能够还干部一个清白。王首道被中央安排调查工作,指明一定要重点慎重处理。

在调查中他发现,刘志丹的口供是被逼迫的,他又当面对刘志丹进行了审理,发现组织上冤枉他了,立马将消息上报给主席。这之后陕北的军民兴奋不已。也正是因为刘志丹问题的合理解决,才让中央红军稳定下来,打开了陕北的新局面。王首道也因解决了诸多问题,被大家称之为“内务好管家”。

王首道(左一)和邓小平(右一)等.jpg

▲王首道(左一)和邓小平(右一)等

1940年他担任生产运动委员,领导机关进行了大生产任务,备受主席的赞扬,解决了物资问题。到了1944年10月,八路军359旅被改编为南下支队,为的就是战略反攻的进程。1944年11月出发,到1946年9月再次返回延安,在两年内四处奔波,也被称之为“第二次长征”。早在1944年8月时,王首道就知道党中央的决定,立马请求加入此次的行动中,并被批准。

在这支南下部队中,他被任命为书记兼政委,司令为王震,为了能更好地应对此次行动,他还提前去医院割痔疮。在11月10日,这支部队前行,在22日跨过黄河。在一番苦战之下,1945年1月29日到达湖北,和新四军第5师会师。2月23日横渡长江,26日赢得了大畈大捷,3月26日占领了平江,在湘鄂赣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将队伍改为了救国军。

不过在鬼子投降后,因粮食的供应不充足,且国军的前后围堵,南下部队只能被迫赶往延安,在9月23日,部队和新四军5师再次会师,10月部队的番号改为359旅,到了1946年9月15日才顺利地返回延安。在659天的转战中,他们遍足了800多个县,冲破敌军100多个封锁线,战斗了300多次。

在长沙和平解放后,王首道成为了湖南主席,在1958年被任命为交通部长。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水陆交通,他提出了现代化的运输网建设目标,推广水陆交通,组织了川藏公路的建立,也进行了鹰厦铁路的组建,为我国的交通现代化建立奠定了基础。他还特别在意农村公路网的发展,如果道路落后,就让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正因如此,他也被称为交通战线的奠基人。

王首道为了革命,先后三次改名字,本名是王芳林,在进入农讲所时改为了王一分,马日事变后改为了王守道,之后他又将“守”改为了“首”,这之后就没再换过名字。

——综合参考《道弈人生:我的爷爷王首道》 王乃馨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作者:综合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张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