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叔本华著作《人生的智慧》?

 黄小哲读书 2020-02-10


《人生的智慧》这本著作在豆瓣的评分非常高,我与叔本华结缘也是因为此书。很多人喜欢叔本华也是由于这本书,但是想要真正了解他的哲学思想,读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叔本华在本书的开头就有交代,这是一本关于“幸福论”的作品,“但要完成诸如幸福论一类的著作,我就只能放弃更高的、属于形而上和道德的审视角度——而我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领人们进入这样的审视角度。
 
也就是说,这本书是从实用角度出发来讨论问题的,探讨“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而他真正的哲学对于幸福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被人称为“悲观主义者”。
 
此书是《附录和补遗》的一部分,出版于1850年,这时候叔本华已经60多岁了。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个老年人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年轻人提出的建议。
 
叔本华写书并不是为了金钱名利,而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不像现在的某些自媒体杜撰一些毫无逻辑的心灵鸡汤来骗人。
 
他这书是细水长流花了多年时间写就的,做过多次修改,因此里边有很多名言警句,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
 
书中,他将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因素划分为三类:人的自身、身外之物、别人的看法。这三项都是在比较广泛的意义而言的。
 
人的自身包括健康、外貌、性格、品德、智力、气质等。这类因素对于我们幸福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为“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首先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打个比方,无论眼前的风景如何美丽,你用糟糕模糊的照相机也拍不出好照片。这是强调主体的重要性。
 
身外之物指的是财产和其他占有物,这类因素也比较重要,但是我们应该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把财富用来铺张浪费,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应该视之为抵御风险的城墙。
 
别人的看法在这里是个很广泛的意义,包括名誉、地位、名声等。这类因素对于我们的幸福并不是很重要,但是我们都很在乎,很多人终其一生努力的目标就是想要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对此,我们需要从自身幸福出发正确评估这种看法的价值。
 
补充一下,《人生的智慧》这书是叔本华的经验之谈,是对他哲学的补充。如果真的想要了解他的哲学,需要读以下几本书:
 

《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自然界中的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只有读过这四本书,才能比较完整地了解叔本华的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