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音嘶哑、反酸是胃酸反流还是胆汁反流?医生一次说清楚

 琼箫 2020-02-10

浙江宁波的李先生近日总是会嗓子干疼、声音嘶哑,时不时还会出现反酸的症状,老伴把他的情况反馈给相识的医生并寻求帮助,医生说可能是胃酸反流,但不排除是胆汁反流,需要李先生亲自来医院检查一下。

老两口很疑惑,胃酸和胆汁难道不是一回事儿?为什么医生要分开说?在此,黄志艳大夫和大家好好聊聊二者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儿。

胆汁反流和胃酸反流其实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一、诱因不同

1.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主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胃部出口的“开关”)松弛,导致了十二指肠液(胆汁、胰酶以及小肠液等)物质反流进入到胃内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如最常见的腹胀、呕吐、胃灼烧、消化不良以及胃出血等,其严重程度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胆汁反流的程度决定。

2. 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主要是由于贲门口(食管和胃连接处的括约肌,胃部入口的“开关”)的松弛,导致了胃内容物进入到食管,这些胃内容物中就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症。如我们常说的反酸、恶心、呕吐等。二者诱因不同,表现症状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何医生要分开说的原因之一。

二、造成的器官损伤不同

1. 胆汁反流

由于胆汁是属于碱性的物质,而胃内却是一个强酸性的环境,试想,当强酸遇上强碱会发生什么?化学性的损伤!临床中把胆汁反流导致的化学性的损伤称为胃炎,也被称为碱性胃炎。

2. 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主要是强酸性的物质(主要是胃酸以及胃蛋白酶)反流到食管,因为食管粘膜并不像胃粘膜一样具有抵抗胃酸和屏障的功能。当胃酸等物质反流进入到食管后,就会导致食管的炎症发生和溃疡的形成。

三、高发人群不同

1.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多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长期抽烟,饮酒,高脂肪以及高胆固醇饮食的人群。

2. 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多发于肥胖,高糖以及高脂肪饮食的人群,当然,由于胃酸反流主要的形成原因之一是腹腔内的压力过大,所以妊娠期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

四、治疗方法不同

1. 胆汁反流

胆汁反流是一个综合性因素,包括有胃肠道动力的因素,也有幽门括约肌的因素,所以治疗胆汁反流也是综合性治疗。对于胆汁反流的治疗主要以吸附胆汁、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为主,辅以胃粘膜保护剂来减少胆汁对于胃粘膜的伤害。

其中,吸附胆汁的药物目前临床是上常选用铝碳酸镁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除了可以吸附胆汁外,还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多选用多潘立酮(单纯的胃动力药)以及伊托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全胃肠的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胶体铋制剂以及前列腺素E2等)多与抑酸剂或促动力药一起使用。

在此,黄志艳大夫提醒,治疗胆汁反流更重要的是要看胆汁反流是什么原因,比如很大一部分病人出现胆汁反流,可能是因为胆囊有问题,一旦在临床上发现胆汁反流,建议患者做彩超,查胆囊有没有问题。所以治疗的时候不但要治疗胃,可能还要治疗胆。

2. 胃酸反流

胃酸反流的治疗主要以抑酸药物、粘膜保护剂以及促动力药物为主。

其中,抑酸药多选中和胃酸的药物(多选含铝、镁、铋等的碱性盐及其不同配方的复合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以及雷贝拉唑等)以及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粘膜保护剂(能增加粘膜对酸碱的抵抗力、保护粘膜,促进受损粘膜上皮的修复);促动力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以及西沙比利等)。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如区分二者呢?

1. 看表现

(1)胆汁反流最明显的症状是腹部不适(主要是腹胀)、口中发苦以及胃出血。此外,胆汁反流还会对喉部产生刺激,使声音嘶哑。

(2)胃酸返流最明显的症状是烧心,即胸骨后的一种烧灼样疼痛。它起源于胸部,可扩展到颈部、咽部、甚至面部,是由于胃酸返流所致,通常发生于进餐后或躺下时,可伴随有胃内容物返流到口腔或唾液过多。当胃酸刺激发炎的下段食管时,唾液分泌增多称为反酸水。

2. 做检查

(1)胆汁反流可以选择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胃镜检查。假如胃镜进到胃底部位,看到黏液池是黄色的,或者胃窦部位看到有很多胆汁反流到胃里。这时候从胃镜下会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这是目前临床上关于胆汁反流检查比较直接有效的诊断方法。

(2)胃酸反流可以选择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内镜与活组织检查;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以及食管测压检查。

其中,24小时食管酸碱度监测是确诊胃酸反流的重要手段。

综上,我们了解到胆汁反流和胃酸反流除了有相似的表现症状外,其他方面均不相同,像案例中李先生的“声音嘶哑、反酸”的症状和胆汁反流症状相似,但为了进一步确诊还是要去做一个胃镜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