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花间挹香 2020-02-11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随着《三国:全面战争》的推出和流行,著名的黄巾之乱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么这样一次大起义是如何动摇东汉的统治根基的呢?黄巾起义是如何发动人民的呢?事实上,黄巾军和后来的张鲁汉中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宗教神权政体,有着罕见的浓厚宗教色彩。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1.普遍的迷信色彩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在汉代的文化地理版图中,很多地区有鲜明的迷信色彩,楚人重巫鬼、好淫祀;“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所以当时民间普遍都有迷信的时代色彩;而汉人常见的名字往往是延年、奉世、安世、长安、千秋等吉祥的字眼。

在汉代的文化地理版图中,很多地区有鲜明的迷信色彩,楚人“重巫鬼、好淫祀”;“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更来言神事矣”,所以当时民间普遍都有迷信的时代色彩;而汉人常见的名字往往是延年、奉世、安世、长安、千秋等吉祥的字眼。

除了秦汉时代的普遍迷信氛围和宗教迷信外,还和张角兄弟的太平道的本身特点有关系。在汉朝初年,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黄老之学,但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综合了法家和道家的儒术成为了主流的帝国意识形态,但是与此同时,民间发源于先秦道家、综合了华夏和古代楚越羌氐等族群巫术和鬼神之术的道家分支却在民间潜滋暗长,生机勃勃。

随着东汉帝国境内公元2世纪以来天灾频发,引发了大规模的民变和民潮,比如到了顺帝建康元年(144年),九江郡发生了徐凤、马勉起义,和以前的东汉民变不同,这次起义设置了年号和百官,徐凤甚至自称黄帝,虽然这次起义被很快镇压了下去,但是类似的民变只会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汉末民间叛乱的黄帝、黑帝、真人、无上将军的名号,都是原始道教在民间发展的产物。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道家支派有二,一支是张陵在蜀地的天师道,一支是张角的太平道。

2.信仰的自身特点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张角太平道的原始指导思想《太平经》可以追溯到西汉。原始的乌托邦理想对于人民乃至官吏很有吸引力,丰富了世人对于时代变乱的理解。

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黄帝曾经被王莽托为政治偶像,所以在官方受到打压,还有一些诸侯王因为祭祀方士之神而受到处罚;但是在光武帝借助谶纬神学的力量建立东汉王朝后,便“宣布图谶于天下,由于统治者力倡, 谶纬学说迅速蔓延,出现了“儒者争学图纬, 兼复附以妖言”的局面。 由此, 董仲舒的宗天神学与谶纬神学互相搀和, 流淌在社会思想的原野上,形成了神学泛滥的大气候。东汉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则进一步推动了神学气氛的弥漫。在无法挽救的统治危机中,统治阶级和广大百姓都企图借助神灵的力量来维护各自的切身利益。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意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谶纬,及其他一些神学思潮进一步蔓延开来。

正因为如此,太平道、天师道等信仰不仅仅在下层之中流传广泛,而且在汉朝末年,汉朝的中上层各级官吏中多有信奉,汉哀帝甚至一度自称为太平皇帝。东汉顺帝时期,太平道在民间的流传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出现了原始共产主义的倾向。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太平清领书》已经失传了,流传至今的《太平经》 、《太平经钞》 ,当是主要依据《太平清领书》,又糅合其他道教经典而编成 , 因而从现存的《太平经》 、《太平经钞》中也可以看到《太平清领书》的主要内容 。现存的《太平经》 、《太平经钞》来看 ,内容丰富庞杂 ,言论互相矛盾。但是其核心思路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天地之间的天地之气所化成,真正的太平世道有着公平、大乐、无灾的社会蓝图;而君主则应当“乐生”、“好善”,强调了敬奉天地、忠、孝、顺、慈、仁、诚、信等行为准则的教义。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在政治和经济上,《太平经》早期是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比如从五行生灭的角度看,《太平经》认为:“苍”指东方木德 ,属阳为天, 为君王之位;“赤”指南方火德 ,象征君王;“黄”指中央土德 ,属阴为地 ,为臣民之位。书中宣扬木王(旺盛)则火大明而土死,即木德与土德势不两立。书中还主张通过绝金气, 勿使其克木,从而让木气兴旺;木气兴旺 ,既可使火大明 ,又可克土气 ,使土不得兴而代火,以此防臣民造反,永保东汉王朝的火德。《太平经》成书大致在安顺之际 ,当时东汉王朝的统治危机虽已出现,但尚未显现灭亡之兆 ,故书作者还大力推崇汉德,提出各种拯救东汉王朝的改良方案;

但《太平经》一面又反对君主的过分剥削压制以及其带来的不平等。对于水深火热的东汉下层民众而言,这样的美好图景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动员能力的。不仅仅是民众,由于儒教谶书无法解释新出现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异变,所以他们也乐于看到太平道在民间的组织能力。汉灵帝也一反之前对于道术的排斥和冷淡态度。

和其他豪强相比,张角的太平道组织有着类似的思想传播方式。东汉后期,颇有财力的儒家世家大族出现了大量的经学世家,这些人人纷纷开馆收徒,培养上到皇室官僚、下到州郡人士,分布于天下各地,而且这样的师徒关系往往是延续终生的。张角等人是采用了类似的方式传教。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再加上张角等人确实有一定的医疗和占卜才能,用符水治疗了相当多的民间贫苦的疾病,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信众。对病人的生与死, 道师们都有一种无损自己声誉的说法, 即“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者 ,则为不信道”,以医治结果来判断一人是否信教,则无疑是以无法验证的方式绑架更多人投入太平道的信仰之中。这样的结果是病愈者深信不疑,病不好者则会更加诚惶诚恐,死去者无法再次开口为自己辩驳,所以这样的结果是人们对于信仰的坚持度只会越来越高。

此外,根据晋人葛洪《抱朴子》的记载,张角积累的财富比王公贵族还要多,可见张角本人依托信众的捐赠和缴纳,成为了颇有动员能力的新式土豪。相比于当时的豪强大族,张角不仅蓄养人口、组织私兵,而且凭借宗教组织能力,在全国各个州郡组织分支社群。

在组织架构上,张角等人以“方”为单位,组织各地的信徒和兵力。方不仅是类似于教区的组织还是类似于军区的单位。方的统领被称之为渠帅,有大方和小方的区分,大方可以指挥万余人,小方有六千到七千人。而在各个地方的方之上,就是张角兄弟,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二弟和三弟则是自称大医。用自己学习的医术为民间百姓疗伤治病。最后不仅仅是下层百姓有人信教、上层官员也有很多人都是太平道的秘密信徒。比如说当时的很多黄巾军将领的名字是单字名字,很少有双字名字的,但是在黄巾军的将领名单中,也有不少单字名字的将领。这种意识形态能够对汉帝国上层进行渗透,是因为东汉帝国朝廷也是在使用谶书作为帝国的精神指导,所以整个国家才会笼罩在浓郁的宿命气息之中。

3.宗教起义影响力大的原因

综上所述,其实来源于原始方术、原始道教的黄巾军能够满足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不同层次,不仅有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衣食、医疗和结社庇护),而且还有原始的乌托邦蓝图(反对贫富悬殊和严重压迫),所以这对于土地兼并严重、在乱世没有立锥之地的贫民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与太平道类似的,是在汉中自立一方的天师道。五斗米道是另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政教合一的军事势力。由于五斗米道需要皈依者在入会之前缴纳五斗米作为入会费用,所以由此得名。五斗米道是原始道教的一支,不但将先秦道家经典老子作为教义,而且继承了方士思想和炼丹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最早是张陵,而到了第三代教主张鲁时,五斗米道已经蜀地大为传播,随后扩散到汉中和巴郡,在建立宗教的第二年就出现了24个治--行政单位,之所以五斗米道有这么强的凝聚力,是因为五斗米道也有类似于老子的主张,反对为富不仁和贫富悬殊过大,主张人人参加劳动,自食其力,尽管这在历史上五斗米道被斥为妖言惑众,他们的小兵被称为鬼卒,官员被称为鬼吏,但是这种思路无疑在底层民众中很有市场,后来的张鲁在做大之后,也是采用了祭酒、治头、大祭酒等政教合一的官员,没有采用前汉的官僚体系。为了避免贫富的过度悬殊,天师道还在汉中各地设置了义舍,里面免费提供米面粮肉,可以避免贫民被饿死。对于犯法者,天师道官吏给与3次赦免机会,如果三次之后再犯,就会予以严厉惩戒。按照月令,他们在春夏两季是不会行刑,此外,五斗米道还禁止饮酒。这些政策,无疑有着禁欲、节俭开支的积极意义。这样简单易行、有基本福利的政权政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到了215年,张鲁归顺曹操的时候,“雄踞巴汉垂三十年”,当时“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沃土,四面险固”,关西之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但是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另一面,是利用符纸迷惑百姓,组织人力,继而颠覆国家政权,实现改天幻日的目的,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用于自己的政治野心,无疑是非常自私的。在组织与动员百姓的过程中,太平道首领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的 16 字口号。这一口号既有改造、利用《太平经》思想的痕迹 ,又揉和了当时的流行政治谶言。

在16字谶语之前,“汉行气尽 ,黄家当立”是当时最流行的谶言。所谓“汉行” ,即指东汉王朝在五行中所主的德运气行。光武帝接受《赤伏符》而履至尊 ,因此以火德自居, 尚赤,以后终东汉一代,再未改变。所以 ,在东汉, “汉行”即指“火德”。广为流行、深入人心的“黄代赤”的谶言, 就是依据土继火的五行相生说而来的。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但是在东汉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的汉末, 时势促使张角突破《太平经》关于“木德”、“火德”、“土德”之本意 ,毅然宣布“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由此来否定天地 、阴阳 、君民地位的凝固化, 指出象征君主根基的“木德”、“苍天”已衰亡, 东汉政权的气数也随之到尽头, 小民可以上升为社会的主人,由他们自己来实现太平与大吉。《太平经》有关“木德”、“火德”、“土德”的思想经张角如此改造,就与深入人心的“黄代赤”的谶言精神吻合起来。可谓野心巨大。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黄巾之乱一面导致了东汉政府下放行政与军事权利,导致朝廷的权威进一步下滑,一面导致了地方州牧的做大,同时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地方势力参与汉末的角逐争霸。在黄巾之乱中,曹操、刘备、孙策等势力纷纷崛起,开启了自己的乱世征途。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参考文献:

论黄巾起义宗教色彩和规模巨大的成因

黄巾起义领袖张角

黄巾起义与山东半岛的方仙道文化

国家人文历史:黄巾乱:成为帝国梦魇的非典型民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