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汝窑.汝窑系.汝官窑:汝窑、汝窑系...

 伟天英 2020-02-11
什么是汝窑.汝窑系.汝官窑:

汝窑、汝窑系、汝官窑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必须识别清楚才能有效地分清不同窑口。

汝窑,是汝窑各品种的总称,包括汝官窑同属于汝窑系,大量生产于汝州;它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魁首。

它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用支钉烧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其胎质细,胎泥中含极少铜元素,近香灰色。

也有人说汝窑是北宋官窑,一直为古至今学界和收藏界中经常热议的话题,汝窑与北宋官窑是何关系也由于北宋官窑的窑址尚未定案,有很多问题说不清楚而不能形成定论。

不过,从宋代的行政区划中可以看出,汝州府是宋代的一个州治,而古文献记载的北宋官窑则置窑于开封府,不同地点置两个窑口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1998年随着城建改造工程的加快,座落于汝州市东南部的北宋张公巷窑又浮出了水面,它的出现又引发了汝窑、北宋官窑、张公巷窑之间相互关系的激烈争论云云。

汝窑和北宋官窑作为一代名窑差别甚大,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两个不同品种完全没有可比性;张公巷窑、段店窑以及其它各县汝窑和汝官窑同属汝州,才具有可比性。

一、考古挖掘:

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在宝丰清凉寺出土宫廷使用的汝窑22件;1987年到1996年进行六次挖掘,至200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过一次局部科学发掘。

结果进一步证明,清凉寺窑就是传世汝窑遗址所在地,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宝丰清凉寺本来和汝州其它窑口一样都是烧造日用瓷器的民间窑场,其产品风格与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的耀州窑有某些相似之处。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故郡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即北宋末(宋徽宗)定为朝廷的御用瓷器后,生产更严谨、细致,其身价亦更为提高;以致段店生产的汝窑很多冠以清凉寺官款,以迎合四方买家。

二、基本特征:

从各朝代汝瓷成型工艺看,汝瓷的烧造时段大致可分为北宋早期、中期、晚期(金代)及元代。

早期汝瓷釉色莹润,但少装饰,造型简单为青瓷特征。

中期汝瓷则造型多,重装饰,釉上出现密纹开片。

晚期为鼎盛期,掺玛瑙入釉,产品工艺日益精湛,但烧造时限也仅有二十几年,晚期靖康之变后,进入南宋(金代)技艺南流,汝官窑已成"近尤难得"之稀物;蒙古灭金后的元代汝瓷几乎成为半釉露胎的厚胎青瓷。

汝瓷由北宋创烧后,发展为宫廷御器,到了元代已近尾声,前后历程300余年,在中华青瓷史上创下了辉煌的一页。

汝窑瓷器的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颜色颇似人们焚香时落下的香灰的颜色,俗称“香灰胎”;也许有加入北方烧稻杆燃烧后留下的灰分,烧窑时也有加入一些动物的骨头。

其釉层较薄,约为0.5毫米左右,釉色天青,成品中的绝大多数釉面呈蝉翼纹细碎小开片,如“冰裂纹”,素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发色以天青、卵白、粉青为特色,天青为佳,卵白接近于鸭蛋青,釉面大多失透,粉青以青绿为主调的釉色,青中泛绿,大多透亮。

汝瓷以名贵玛瑙、青金石、玉粉为釉;迎光斜视微现似夕阳西下淡淡的微红晕,享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随光变幻,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形成了“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温润古朴的典型特色。

微观观察也有似钧窑般行云流水、云雾缭绕的自然流淌之感,难怪一些汝窑有似汝又似钧呈汝钧不分的说法;

支钉一般紧靠足跟,以三、五、六枚为多,其断面呈现白色不是胎色,而是护胎釉留下的痕迹;也有说是‘硅化’形成的,微观下老化痕迹十分明显自然,这是仿者所无法做到的一点,迄今仿品,很难有乱真之作。

以汝窑青瓷为代表的御用瓷器,其釉质滋润,釉色淡雅含蓄,于朴素之中隐含着人的心情意绪,充分体现出宋代上层社会用瓷推崇的是理性之美,也实现了汝窑接替定窑作为御用瓷器的根本原因。

汝瓷烧制始于宋初,盛于北宋晚期,终于元末;据史料记载,北宋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的高峰,当时的瓷窑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其烧造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达到了巅峰。

三、文献记载:

据宋·杜绾《石谱》记载: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其质颇大,堪治为盘、酒器等,十余年来方用之。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明津逮秘书本 卷二 17页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瓷,以定器有芒也。

宋 ·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 卷一八 10页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宋·欧阳修《归田集》明刻本 卷一一 12页汝窑花觚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明·曹昭《格古要论》明天顺三年本 卷七 21页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亦甚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