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样食物来代表法餐,我会选择“黄油”,黄油是法餐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食材,无论是制作酱汁、糕点,还是面包。 "当众神以第一个人默祭时,春天是融化的黄油,夏天是柴火,秋天是祭品。他们替那出生于太古之初的人抹油,默祭在禾捆上...在那次全牲祭之后,他们收集了一粒粒黄油,创造出天空中、森林里和村庄内的生物...牛由此诞生,绵羊与山羊也是由此诞生。 ——约公元前1200年,《梨俱吠陀》" 没有人知道是谁喝的第一口奶。早在公元前9000年,在如今的伊朗和伊拉克的草原、森林中,便出现了驯化了的绵羊和山羊。公元前3000年,人们为了提高奶量,已开始了大量地选育培育奶牛。而被称为“凝结的阳光”的黄油,多半在乳业发展初期就被发现了。 古老的油脂,美味总会被发现 黄油的制作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的搅动打破牛奶或者奶油中的脂肪球,释放出的脂肪不断聚集在一起就是大块的黄油了。早期的黄油,通常是用绵羊或者山羊的奶制作,将羊奶置于皮袋子中,充入空气后密封,置于三脚架上摇晃至黄油形成。这做法直到现在在非洲等地依然存在。 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埃及坟墓中,有类似奶酪的残余物。 黄油虽好,但是在古代的欧洲,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地中海炎热的气候都不利于其保存,易腐败的黄油远远没有可长时间保存的奶酪来得受欢迎,通常只有北方的“野蛮人”才食用它。直到约12世纪,在斯堪的纳维亚才出现欧洲最早的黄油交易。 随着罗马的陨落,在中世纪的欧洲,黄油已是一种普通的食物,不过通常只有穷人才会食用,依旧不能登大雅之堂。直到16世纪初,黄油才逐渐被贵族所接受,并成为罗马教廷唯一允许在斋戒期间食用的动物性脂肪,黄油与面包的搭配更是流行于中产阶级中。用融化的黄油浸泡食物的做法也让当时的英国声名大噪。 唯黄油不可辜负 工业革命前的欧洲,运输不便,城市人大多享受不了农村高品质的牛奶、黄油、奶酪,甚至有大量儿童因为喝了加水的牛奶而死亡。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运输便利,乡村新鲜的乳制品能源源不断送至城市,这大大地刺激了乳业的发展。到1840年代中期,伦敦的黄油的年均消费量已超过15000吨。 随着人们对黄油的热情越来越高涨,黄油日渐供不应求。到了1860年代,法国的黄油供应量已经跟不上需求,当时的皇帝拿破仑三世便成立一个奖项,奖励可以为武装部队和底层人民研发出黄油的廉价替代品的人。1869年,法国化学家伊波利特米格·穆列斯用牛奶调味牛脂,人造黄油。1900年代,加入氢化油的植物黄油问世。而关于植物黄油和反式脂肪酸,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2011年10月,由于关税、产量等问题,黄油的消费大国挪威曾爆发过一次黄油危机,当地黄油价格暴涨,一度与银价持平,达到500美元500克。邻国瑞典试图化解这次危机,瑞典的一些超市宣布只要挪威市民愿意到他们的门店,就可以得到免费的黄油。瑞典东南部接壤挪威的城镇,商铺大量增加黄油的供应量,为平常的20倍。 同时,丹麦在跨境机场和免税店设置大量存货供挪威人购买,政府还为挪威筹得4000包黄油。面对这场危机,政府决定把关税调低至原来的5分之一,但收效甚微,一直延续了至第二年一月得以缓解。 营养学的发展,令人们一度对黄油敬而远之。但是随着食品知识的科普,黄油的营养价值被重新定义,并被澄清与心血管疾病并无关系。这之后,欧洲人重新爱上了黄油,不过黄油产量的下降,加上中国的需求大幅增长,2017年,欧洲又一次爆发了黄油荒,售价大幅上涨。不过,也有奶农表示,根本不存在黄油荒,只不过是超市的伎俩罢了。 多变的黄油黄油通常以新鲜的奶油、牛奶制作,过程中也会加入发酵菌、乳酸等制作成风味更浓郁,质感更软的发酵黄油。 生黄油 生黄油指未加热灭菌的新鲜黄油,由于加热杀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牛奶的风味,所以生黄油保留了最完整的风味。不过由于未经过杀菌,一般冷藏保存时间不会超过10天。这种黄油市面上相当少见,在中国几乎没有,在法国一些高端超市会有少量售卖,价格较普通黄油要高不少。 无盐黄油
含盐黄油 含盐黄油具有淡淡的咸味,非常适合用于涂抹面包。根据含盐量的不同又分为半盐黄油和咸味黄油,半盐黄油含盐量为0.8-3%,咸味黄油含盐量大于3%。这类黄油一般不用于烘焙中,而常见在佐餐、料理中。 澄清黄油
褐化黄油
片状黄油
世界范围内,荷兰、爱尔兰、法国的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区是最负盛名的几个产区。其中,法国有针对黄油的AOP认证,目前伊西尼(Beurre d’Isigny),夏朗德-普瓦图(Beurre de Charentes-Poitou),布雷斯(Beurre de Bresse)为三个获得认证的产区。贴有AOP标志的黄油从采集牛奶到制作黄油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奶牛必须在产区内饲养,牛奶不经过冷藏或者冷冻,制作过程纯天然,不增加色素、防腐剂和其它食品添加剂。若对品牌和产地没有明确目标,认准AOP标志购买是一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转载声明 本文转载自讲食堂,如许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