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5、西方大哲们到底在想啥?

 仰望天空5 2020-02-11

《中西哲学启蒙课》5 From 晓书童频道 23:34

能够聆听何须阅读

点上方绿色标示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长按识别二维码

赞赏晓书童

我跨越山海的一路相伴,

望得到您用金钱的称赞。

《中西哲学启蒙课》笔记5、西方大哲们到底在想啥?

这是我学习王东岳先生《中西哲学启蒙课》的第5篇笔记,这门课精彩绝伦,但它并不直接产生实用的效用,是精神奢侈品。我推荐给在生存之上依然有知识渴求的同学享用。
今天分享的,是关于西方哲学的话题,但即便是最最简单的基础综述,对于我来说都异常的艰涩难懂。所以本期节目只分享西方哲学最基本的出发点,我们领略一下古希腊的那些大哲们在追问和思考些什么问题。希望能帮同学们找到一些哲学感,为以后有机会自己去推开这扇大门建立一个兴趣的起点,我能为您做的仅此而已。

狭义哲学

我们的讨论范围仅指狭义哲学,因为只要我们对看见的事物进行总结,就可以纳入广义哲学的范围,比如我们说马这个概念,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马,我们看见的永远是特定的黑马,黄马,公马,母马。所以我们一说马,就算是广义哲学,但这与狭义哲学相去甚远。
人类古代至少有诞生了600种以上的文明,但是狭义哲学仅见古希腊,之前我们就说中国传统文化不产生哲学,而科学完全是哲学思维的延展产物。所以我们并不具备基本的哲科思维。中国文化是技艺文化,产生技术和艺术。哲学思维是一脉很独特的思维模式,它是纯碎的务虚之学。
1840年,我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但我们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应用的浅表层面,目的是“学以致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致使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深入探究过科学的父亲——哲学。
哲学家和真正的基础科学家,他们都只关心认识世界的问题,绝不关心改造世界的问题。虽然我们今天已经全面的科学化,但是绝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科学的基础是哲学,科学是哲学思脉的分科化大信息量延展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不理解哲学,就不能真正的理解科学是什么。
以至于科学对我们来说几乎变成了一种叫做“科学教”的信仰,只要说是科学的,就代表真理,我们也就不再追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全面按照科学思路推广教育,我们的孩子参加各种物理、数学竞赛都能取得非常好的名次,但是我们在科学创新和发明上的贡献却一直很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科学的底层思脉——哲学,缺乏深刻的钻研。
哲学的起点

哲学这个单词是希腊文爱和智慧这两个词拼合而成的,近代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被翻译成中文“哲学”,原意就是爱智。
哲学的起点是我们把所看到的世界万物都当做是虚假的幻想,眼见绝不为实,但我们中国人常说“眼见为实”,就这么一个基本观念,就彻底的关闭了哲学的大门。我们只有超越和动物一样的直观思维,才可能展开哲学的探讨。
哲学家们首先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紧接着还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对自己的思维如何运行都要加以审视和琢磨,对自然万物都始终抱有极大的好奇以及不停的追问,是哲学的起点。因此很多人们认为根本就不成问题的事情,恰恰确是哲学家们要深究的问题。可见哲学的智慧离我们普通人其实是很远的。
他们对于世界抱有的基本观念叫做不可知论,宇宙的表壳永远无法打开,我们只能在外猜测。他们创立了整个科学系统,却说世界是不可知的,对一切确定的知识永远保持怀疑。这与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把知识当做确定的不发生动摇的结论,把科学当做真理完全相反。

信主

哲学“爱智”是一种很特殊的智能调动方式。要理解它,我们需要说清楚人类自文明化之后,有三种智能调动方式,分别是信主、重德和爱智。
所谓信主,就是信神。这是人类最主流的用智方式,当我们确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和安排的,那一切问题自然都得到化解,我们不用再追究。所以很显然,信主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对智慧的遮蔽与压抑。
古希腊人也信神,但是我们看古希腊神话发现他们的神却和人很像,好色斗狠,人性的弱点竟然他们的神都有,是人格在天空舞台上的另一种展现。因此很意外的没有对人们的智慧调动构成压抑和遮蔽效应。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说过,神学,哲学和科学是一脉相承的。古希腊人也认为世界的终极是神,但随后他们开始追问神是用什么方法操纵世界的?哲学由此展开。因此哲学一开始不过只是神学的女仆。但是要知道,对神学展开哲学追问的现象仅见于古希腊。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崛起,几乎灭掉整个欧洲,并且把古埃及遗留下来的古希腊文献全部翻译成了阿拉伯文,使得古罗马之后的希腊思绪就此中断。
后来所谓的文艺复兴,我们印象中是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是文化上的复兴。但最主要的其实是找回古希腊文献和精神,只是因为文化艺术能影响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看到。
1000多年前,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西方步入黑暗之中世纪,可见信主文化对智慧的压抑和遮蔽。

重德

第二个智慧调动方式叫做重德,最具代表性的就我们古代中国。之前的几期节目中我们解释过,中国是最典型的农业文明,因为农业使得单位土地上的能量产出大幅度的提升,直接带来人口暴涨,人际关系和资源关系过度紧张。导致中国先贤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处理人伦社会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络都是道德、伦理与社会关怀,这一脉思想称之为重德文化。
而一切超出重德思绪之外的讨论,都被当做异端思想,不被支持。孔子曾说:“功乎异端,斯害也已”,“子不语怪力乱神”,都在表达这个意思。这使得我们在自然学方面的智力调动受到堵塞。

爱智

第三种智慧调动方式就是我们要说的“爱智”。所谓“爱智”,就是只讨论智慧本身带出的问题,而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不在讨论之列。
像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智慧都是运行在实用层面的,都是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但是古希腊人认为,凡是能够应用的,那都是工程师,是匠人的事情,不再是需要继续追问的课题。只有研究不能用的东西才叫学问,纯粹的无用之学才叫哲学。这和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正好相反。
比方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他原著的书名叫做《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不认为自己在搞科学,他在做的事情是研究自然哲学。牛顿晚年研究炼金术沦为笑谈,但他的想法是,自己已经搞清楚上帝操纵世界的规律,接下来他要弄明白上帝制造万物的材料,只是最后以失败告终。
再有,在我们的文化里认为,一个学说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意味着他更接近真相。但是在西方哲学界,在爱智文化中却正好相反。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是进入不了这个层面的,如果你研究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能欣赏,那只能证明你离智慧还很远。
当年牛顿著作出版的时候,其中的数学方程微积分都是牛顿刚刚发明的,所以当时西方绝大多数的物理学教授都看不懂。但是这本看不懂的天书却缔造了之后的整个工业时代。
爱因斯坦1905、1916年分别完成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但是直到1919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艾丁顿带队观察全日食,验证时空弯曲,爱因斯坦名震全世界。即便如此艾丁顿也说能看懂爱因斯坦文章的全世界只有两个半人,而他自己只能算那半个。但就是离众人非常遥远的相对论造就了今天全人类的宇宙观。
可见大众文化离哲科思境有多远。
纯逻辑游戏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哲学思脉是如何展开的,我们想象猎豹要捕猎一只羚羊,羚羊为了躲避会曲折向前跑,跑三角形的两条边,而猎豹要预判羚羊会转弯,直接跑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才能追上羚羊。猎豹是知道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小于另外两条边之和,他是能够计算的。但是他绝对不需要知道勾股定理A平方+B平方=C平方,它凭直觉就能处理这个问题。
而哲学家呢?他要追动物也知道要这么追,但是他现在不追动物,坐在桌子面前要把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计算。这和日常的活动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绝对用不着如此深层次的智能调动,这才是狭义哲学的用智方式。
我们人类和猎豹是一样的,在进化的过程中,和生存相关的智能调动方式都被压缩成了一个简洁的反应模块,就像是今天计算机的算力可以达到每分钟上亿次,但是让它识别人脸却非常的困难。而我们做这件事情异常简单,这就是简洁模块的高效性,但是高效的同时也就简化了其中的精密计算环节。而哲学家要把其中的精密环节调取出来审视和琢磨。
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都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一切都只运行在哲学家的纯逻辑思维当中。哲学以这样的方式,孕育了整个近代人类文明的思想系统。所谓的哲学,就是古希腊一群大号儿童所玩弄的一种纯逻辑游戏。为什么是大号儿童?因为他们根本不关心实用,是纯粹的务虚,就如同游戏一般。

科学前瞻

而正是这个纯逻辑游戏,经过几代哲人的假设、追问和精密逻辑求证,孕育出了现代科学。我们说的所谓科学,就是之前自然哲学的分科化。当年亚里士多德是分科治学的开端。当然亚里士多德也有很多的错误,比如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铁球的自由落体试验,就和亚里士多德当年的一个错误有关。
尽管他弄错了,可是要知道,在古希腊时代,距今两千多年的时候,除了古希腊人还有哪个地方会讨论自由落体这样的问题呢?关键在于人们思维能否聚焦在这些问题上面。
其实伽利略也只是用一个逻辑试验就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如果重的东西下落快,那我把轻重两个小球绑在一起会怎么样?如果当做是重量的叠加,那应该掉落得更快。可如果看成两个独立的部分,那轻的小球会拖累重的小球,下落速度减慢。逻辑上矛盾无法自洽。所以伽利略根本没有在比萨斜塔上高空抛物,这只是杜撰的一个传奇故事罢了。
亚里士多德之后欧几里得几何学出现,这也只不过是为了证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论,也是纯粹的哲学探讨。
今天我们认为数学几何是科学的工具,其实它们都是哲学的锻造。
当年欧几里得把精密逻辑发挥到极致,用抽象的点、线、面,给出了5条公设推导出476个命题。后人加不进去任何一条定理,其逻辑严谨程度令人咋舌。后来笛卡尔、牛顿、爱因斯坦、罗素这些人的哲学启蒙都是在少年时代读到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而大受冲击。
托勒密的地心说,今天我们觉得是笑谈,可当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精密逻辑工程。其希腊原文叫做《数学汇编13卷》,托勒密把整个天体运动分为多层天轮,进行精确数学计算,这套体系影响了西方长达1400年之久。
在托勒密之前还有一个叫做埃拉托色尼的人,他当时竟然能精确测定地球圆周,要知道当时世界各地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诸多科学问题,都在自然哲学时代逐步展现。哲学就是在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对科学问题的前瞻性,非结论性的讨论。而所谓的科学,不过就是哲学思维模型的分科化大信息量处理。所以我们把哲科思维当做是一个体系。我们需要明白,不产生狭义哲学的地方,都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为何眼见不为实

为什么我们开篇的时候会说“眼见并不为实”,为什么那些哲人需要进行反思,需要用思想拷问他们的思想本身?这个话题非常有趣。
要知道,我们人类接受外部信息,只有5个感官通道,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显而易见吧?多年之前我们认为,自己的感官是一种类似于真空的孔道,世间万物释放出信息,进入到我们的感官通道中,所以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应该是客观的。
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的感官是有自己的规定性的。举个例子,我们和蝙蝠处在同一个山洞中。蝙蝠的感官是一个超声波雷达接收系统,而我们人类获得世界表象的方式是感光。我们和蝙蝠使用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知模型,而现在我们同处的这一个山洞,对我们各自来说自然也就是完全不同的。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呢?
我们的所有感官都有各自的规定性。比方说我们的视觉,其实就是一个感光系统,所以任何不放光,不反光的对象,对我们的视觉来说就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们通过视觉感光获得的是一种明亮感,而其实光是一种能量,它本身并不代表明亮,明亮就是我们对光子能量的一种曲解。
其次,我们的视觉只能看到宇宙光谱中的十万分之一,只能看到400纳米到720纳米波长的光波。而除此之外,数万倍的光谱我们一律看不见。而且,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颜色的,在我们可见的320纳米光波中,我们可以分辨150种以上的颜色,但其实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不过是对于光波波长的一种错觉罢了。
再有,这个世界是没有声音的,我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外界震动通过我们的耳膜传递到听中枢,然后我们把这个震荡能量错觉为声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眼睛是一个光谱仪,而耳朵就是一个震频仪的话,这个无色无声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这个难以想象的世界或许才是真实。
也就是说,在我们睁开眼睛,接受外部信息的一瞬间,所有外部信息都只是我们的主观信息,都被我们给扭曲了,我们所感受到的世界,永远都是我们的主观世界。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深刻的理解,人类的感知从来都不是为了求真而设定的,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存。
如果我们不把光波错觉成颜色,直接对光波进行处理的话,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就难以准确的分别出秋天黄叶之中那个微微发红的果子,也无法最快速度的从复杂的背景中看到那条正在逼近的毒蛇。而只有把光波压缩成颜色这样的简洁模块,我们才能快速分辨,从而有效的维护我们的生存。
视觉听觉如此,味觉嗅觉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吃水果是甜的?不是因为水果里有什么甜素,只是因为水果中包含有碳水化合物,其中有大量的能量。所以我们把对碳水化合物的味道品尝为甜味这种舒适的感觉。而后来我们培育了粮食,米、面是淀粉也是碳水化合物啊,为什么我们吃起来不甜呢?
因为自然界中像是水果这一类的碳水都是以双糖的形式存在,而淀粉是多糖形式,虽然其中的葡萄糖量含量比水果还要多,可之前自然界中是很难找见淀粉的,我们培育粮食仅仅只有几千年,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多糖甜味的分辨。
为什么我吃肉会感觉很香?因为肉里有脂肪,脂肪的能量是碳水的一倍以上,所以吃肉比吃水果要香。
为什么我们闻粪便是臭的?当然也不是因为其中有什么臭素,而是因为粪便里已经没有我们能够利用的能量物质,所以在进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它分别为一种不舒服的味道。而对于苍蝇来说,粪便一定是香的,因为其中有它能够利用的能量。
所以,我们的感觉本身是具有规定性的,我们在接受信息的那一瞬间,我们就已经把它错觉成为了一个最简洁,最节省能量的反应方式。因此我们能观察到的世界仅仅只是我们的主观世界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狭义哲学讨论的起点是眼见不为实,拷问我们的思考本身是狭义哲学的一大特点。

总结

那好,我们总结一下本期节目都说了一些什么。
第一、狭义哲学是一脉非常独特的思维模式,它仅见古希腊。哲学是科学之父,不理解哲学,就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科学。今天对于“科学教”的迷信,也正是因为我们根本不了解科学的底层思脉——哲学。
第二、当年全人类最主流的用智方式都是信主,神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所以信主显而易见会对智慧调动造成遮蔽与压抑。唯独古希腊人,在信主之下展开追问,神是如何操纵世界的,哲学由此诞生,哲学最开始不过是神学的婢女。
第三、哲学的讨论起点是所见皆为幻想,是对思考的反思,是对世间万物保持惊异和展开不断的追问。哲学也叫做“爱智”,它只讨论智慧延伸出来的问题,与实际生活毫不相关,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游戏,也是纯粹的务虚之学。哲学的思境与大众文化,与普通人距离很远。
第四,哲学与生存无关,与实用无关,而正是这样在纯逻辑上开展的追问与求证,孕育出了现代科学。哲学是在信息量不足的时候对科学问题所做的前瞻性讨论,科学则是对哲学思维模型的分科化大信息量处理,没有哲学就不会产生真正的科学。
第五,眼见不为实,因为我们的感官都有各自的规定性,光波被我们错觉为颜色,震动被我们错觉为声音,世界对我们来说永远是主观的。因为我们感知设定从来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存。生命需要使用一种最高效,最简洁,最节省能量的方式处理信息,为生存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我们感知到的一切,以及因此展开的思想本身,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对象。
这期节目,我们分享的只是王东岳先生西方哲学基础综述课程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最简单易懂的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内容,涉及到古希腊时期的那些大哲,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还有笛卡尔、休谟、康德、黑格尔等等近代西方古典哲学家的思想精华。
所以,正如节目开头所说的,我能为你做的事情极其有限,最大的作用无非就是为以后有机会自己去推开这扇大门建立一个兴趣的起点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