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那首歌,那段记忆】有奖征文活动
寂寞的秋 少年的愁 天凉好个秋 ——听童安格《心动》有感 文/卫祖 中国古今优秀的诗人和词家都是善于用“秋”来抒情寄意的。“秋”,意味着悲凉、萧瑟。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他著名的《秋声赋》中长叹:“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唐诗人刘禹锡《秋词》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战国时期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南唐诗人李煜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锁清秋”;宋朝诗人苏轼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宋范仲淹“塞下秋事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元马致远《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南宋吴文英则直接将“秋”与“愁”联系到了一起,令人击掌而叹:“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语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说 寂寞的秋 你的容颜与我的梦邂逅 种下一段少年的愁 时光之旅到了民国。著名的雨巷诗人戴望舒在他的《烦忧》诗中再次为“秋”和“愁”拓宽了诗意的意境:“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陆的女词人金立与台湾的作曲家童安格合作,谱写了一曲关于“秋”和“愁”的佳词雅乐。这首名为《心动》的歌开头就唱到:“说/寂寞的秋/你的容颜与我的梦邂逅/种下一段少年的愁”。一个“种”字,境界全出,立即将此词与当今歌坛上每年出产的数以万计的庸俗作品区分了开来。 说 少年的愁 我的难过随你的情远走 还给一个寂寞的秋 ![]() 南宋吴梦窗、民国戴望舒、当代金立,三位都是高明的词人。梦窗之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是一句著名的双关语,点出时令与愁因:“愁”既是由“心秋”二字合成,而离人悲秋又是愁的原因。词人以“拆字法”,极其高明地将看似毫无关系,实际上密切相关的两个中国字——“秋”、“愁”,作了一个“联姻”似的评语。这在词史上是第一次。梦窗先生首创之功,遗芳百世。 ![]() 而戴望舒的作品同样不凡。似乎是因“寂寞的秋”而产生“清愁”,实际是因为对一个他不敢说出名字的女子的“辽远的海的相思”而辗转反侧、日夜烦忧。作品将所有曾经身陷情网却又不敢诉说的单恋者的心态描写得立体、生动而感人。全词只有八字话,且上段与下段的句子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上段与下段的的句子顺序刚好相反。高明的作者仅用了四句话就将主人公患得患失、烦恼无奈、心灵冲突、欲盖弥彰的心态与神态刻画得纤毫毕露,可见其功力之深厚。 金立,大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孩。作品少,人也早已去了异邦。多亏了我听每首歌必定要看看谁写的词曲,才将《心动》的词作者与大陆校园民谣运动的参与者之一的金立联系起来。以下是我所存资料中可知的金立信息:金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86级学生,1986年创作《故事里的树》(曲),1991年创作《那天》(艾敬演唱),还创作过《我们相识》(词曲),当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整理出版后来威震大陆乐坛的《校园民谣(1)1983—1993》时,金立已远赴美国。该专辑共11首歌,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为主题曲,金立的作品在这张专辑中占了三首。在《校园民谣》第二、三辑也有三首作品,共计六首。 ![]() 金立,从此就如黄鹤飞去杳无消息了。不要说一般的爱乐者根本不知她是何方神圣,估计连大陆资深的音乐制作人也没有几个记得她的名字。但我要感谢她。因为自从建国后极左思潮的影响,大陆的文学发展事实上被中断了数十年,所以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在崔健怒吼出《一无所有》后,高晓松、沈庆、郁冬、金立、赵节、黄小茂、赵小源等人掀起了轰轰轰烈烈的“校园民谣”运动,总算为大陆的音乐界挣回了一点薄面。 倘若此“金立”真是彼“金立”的话,那么,这就是童安格第一首与大陆的音乐人合作的作品。此“金立”即彼“金立”,我认为有90%的可能性,因为倘若台湾乐坛也有位“金立”的话,以他(她)的水准,定将与多位优秀作曲家合作,然而从1996年后再也不见他(她)的踪迹,由此分析可得出结论:“他”正是远赴美国的“她”。 作者在第一段说“种下了一段少年的愁”,第二段说“还给一个寂寞的秋”。一“种”一“还”,令人叹为观止,非有心人不能为也。 于是你平平静静睡在我心中 偶然绽放出褪色的笑容 于是那点点滴滴记不住的憧憬 让我多年以后依然心动 又是一句令我惊喜、自愧不如的佳句!“于是你平平静静睡在我心中,偶然绽放出褪色的笑容”,作者爱过的人,分手了,却从未远离,而是平平静静地睡在作者的心中,像是作者用“心”去培育,并放在“心”中呵护的一朵花。这朵花永远不会再盛放了,只能在心底默默地睡去。偶然地,它也会缤放一下,却只是褪了色的笑容。正是:爱走了,情却依然长留在心中。偶然情之所至,回忆往事,再度与初相识的时候一般怦然心动,却又立刻失望地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连梦中的笑容都褪却了最初的色彩! 说是寂寞的愁 说是少年的愁 让我多年以后 依然依然心动 我一直对这一段的第一个“愁”字有异议,认为应为“秋”字。从填词的基本规律看,两个愁字重叠显得重复;从遣词造句来看,“寂寞的愁”令人费解;而从此词的角度来看,就更应该用“秋”字了,刚好可照应第一段的“寂寞的秋”种下的那段“少年的愁”。正是这个“邂逅”,才让主人公“多年以后,依然、依然心动”。 这首歌的填词人是高手一位,编曲者屠颖也是资深音乐人,作曲兼演唱者童安格更是超一流高人,所以尽管用错了一个字,也仅仅是白璧微瑕,不影响我对这首歌的衷心喜爱。 ![]() 我一生最崇拜的文化巨匠——辛弃疾先生,也有一首关于“秋”与“愁”的名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少年时的愁,大都是故作深沉、无病呻吟之愁;闲愁、轻愁、情愁、善感之愁;而如今这驱除金寇、复国中兴壮志无望,反遭人诬陷而削职罢官、长期闲置、人生蹉跎之愁,才是真愁、深愁。 ![]() 少年时常常为男女感情而发愁,动不动就登楼写愁;而经历了无数人世间坎坷后,才真正认识了“愁”的沉重面目,这时候却再也不说愁了。道可道,非常道;愁可诉,非常愁。中年人的愁,已是不可诉说之愁了。于事无补之愁,说之何益?于是,当人问起时,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今天天气,哈哈哈。” 那就什么都不说了吧,只说“天凉好个秋”。坎坷的人生路上,当我们什么都失去了,至少我们还有春华秋实可以收获,还有春暖秋凉可以享有。 辛稼轩、吴梦窗、戴望舒、金立,以秋写愁,哀而不伤,意境深远,真是古今四位有情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