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寥斋 2020-02-11

《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的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黄伯思《东观余论》

一,'楚辞'和《楚辞》的最初记载

名词'楚辞'及《楚辞》的最早书面记载。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楚辞》

最早出现楚辞的记载,是《史记》之中的《酷吏列传》: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这是名词'楚辞'最早见之于文献的记载。大意是朱买臣由于喜欢读《春秋》、言楚辞,获得汉武帝的召见并得以升迁。

这不奇怪,朱买臣为会稽人,会稽在南方,正是故楚国的范围。文人雅士当然会楚声,楚乐,楚舞了。

至于楚辞是如何成为《楚辞》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来王逸把自己所作《九思》加进去编纂成册,合成十七篇,这就是《楚辞》最初的版本。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因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等来表现悲愤沉痛,缠绵悱恻而又容纳独特的浪漫主义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东皇太一,人神绝恋

二,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

战国后期,七雄并列,以秦楚齐为最强,三国均有统一中国的可能。尢其是楚国幅员广大,物产富饶,自然条件胜过齐秦。自从楚威王灭越,把疆域扩展为东为海,北至河,南黔巫,西巴蜀,洋洋乎大半个中国。再为楚武王改制,整顿军备,势力又增。故有'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宛巨铁釶,惨如蠡虿,轻列僄遫,卒如飘风。'之雄风,可见成了超级大国。楚悼王用吴起再加一把火,锦上添花了。楚怀王初年,他做盟主了,率五国攻秦。如果继续称雄下去,楚国统一中国的希望比其他国家更大。这是春秋战国以来楚国的基本走势。

在这期间 楚国在与中原往来的交流中 ,它的政治学术文化深受影响,卿大夫外交辞令汲收中原文化精华,早熟练了'赋诗'见志的外交语言辞令。屈原有'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王甚任之'。这样的才华,与中原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九歌·湘夫人》: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在长期的独立发展中,楚人一面吸收中原文化,一面又丰富提高自己的特色文化,长江、汉江是荆楚文化的摇篮,孕育了楚地的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这为后来楚辞的集大成者屈原的创作准备了优越而充分的条件。

由于秦楚争霸,屈原被卷入激烈的斗争漩涡之中,他坚决反对楚怀王及其左右对外敌的妥协投降。但是,楚怀王一再失败,加深了楚国的灾难。屈原悲痛莫名,把一腔爱国热情赋于创作。因此产生了他悲愤沉痛,缠绵悱恻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壮丽诗篇,后人辑录成册,成了《楚辞》。

三,楚辞句子的一般结构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语气助词的使用,如广泛地使用'兮'、'思',奠定了后来楚辞文句表达的基本结构。这里用刘邦和项羽两位楚辞爱好者创作的《大风歌》和《垓下歌》简单地说一下: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垓下歌》:

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把语气助词'兮'去掉,照样读得通。但干巴巴的没滋味。有了'兮',便知道这是骚体辞句,因此'兮'就成了楚辞文句的'身份证',有了'兮',多数情况下,这种文体的标鉴,让读者一目了然——这是楚辞体的句法特点。

上面两首歌词连续多读几遍,前者悲凉无奈想哭,后者悲伤欲绝有泪音,英雄悲哀,英雄末路,咽哽在喉,且悲且哭……往复行呤歌唱,正是楚辞抒情婉转的地方特点。

这是楚辞句法的主要结构形式。

四,楚辞内容的来源

<一>,楚地的民谣

早期的中原和楚国的文化对流,北音南下对楚辞的影响深远。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的独立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楚的地方文化。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鲜明持点。又因为长期与北方各国接触,不自觉地吸收了中原文化,这一南北文化碰撞和融合,发展提高了楚地固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产生了地域广阔的民越,几乎可以长江的源头到长江入海口,从巴蜀到吴越之滨,均是楚民谣产生的摇篮。比如下文引用的《越人歌》,已经在越地产生而又在楚郢一带传唱。

在周朝初年,长江、汉水,汝水一带的民歌已经采集在《诗经》中,比如《汉广》和《江有汜》。还有其他文献保留流传至今流传的《子文歌》、《越人歌》、《沧浪歌》、《楚人歌》等。这些说明了楚国早期的民间文化十分发达。因此被楚辞广泛地吸收。尤其以《越人歌》之深情,别有一番风情韵味。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 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二>,楚国的巫歌

楚国的巫风流行,官方民间祭祀时必须有巫师'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充满了原始宗教气息。女巫盛妆作神样,衣服鲜丽,佩饰庄严,在编钟鼓锣和音乐的节奏下载歌载舞。巫师杂着神话传说,舞姿怪异,羽饰华丽,峨冠摇曳,十分艳丽。《离骚》里面的巫咸,巫阳等神人合一的下神场景,即是这种带有巫音色彩的诗情画面,这又是《楚辞》的一大特色。这种巫歌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邯郸淳写作的《曹娥碑记》,记载的曹盱即是楚巫乐神之'专业户'。

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其先与周同祖,末胄荒流,爰兹适居。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时年十四岁,号慕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曹娥碑记 》汉- 邯郸淳

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无论形式上内容上均是楚巫行业的特点。曹盱在江中祭祀伍员时,因为多喝了几口酒,在船上抚节按歌(楚歌),跳舞乐神时不小心落江而死,他女儿曹娥投江寻尸而俱死的哀怨故事。这说明楚国巫歌的流传广泛而且久远,影响力非凡的这一特征。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楚国图腾,金乌凌空

<三>,楚国的音乐

楚地音乐对楚辞的影响:春秋时己有'乐歌',在长江南北己分成'南风'和'北风'当年大乐师钟仪操南音,其主旨在于'乐操土风,不忘旧地。'从此之后,楚歌,楚舞,楚声一直被人们喜爱。这表明楚国的地方音乐非常发达。作品反应在《阳春》,《白雪》,《涉江》等诗篇上。这些篇章的篇后有'乱'辞,'少歌','倡'等作标志,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有余音绕梁的独特作用。

<四>,楚国的方言

方言楚辞的特殊作用,这些字眼不可忽视:扈,汩,凭,羌,侘傑,婵媛之类,它们对楚辞的丰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方言,地名相合,更具神韵,比如'巫峡″,'巫山″,'巫山云雨',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置身此境,飘飘宛转,如幻如梦。《离骚》里布满这些方言,地名,芳草……构成绚丽的地方特有的风物画面。

<五>,楚国的舞蹈

民间舞蹈的起始在祭祀,楚人但凡收获,出猎,征战,庆典,生日,耕礼……都要作舞蹈娱神乐神,企求山川鬼神的保佑。这些舞蹈姿式怪异,在乐器的伴奏下奔腾跳跃,跳到累倒为止,形成楚舞独特的厚重凝练风格。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如梦如幻:洞庭波兮木叶下

五,楚辞体诗歌受到后人追捧

以项羽和刘邦为例的楚歌创作

楚地的歌,舞,乐对当时影响有多大,我们不知而知,但从《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楚歌的威力: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地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自为诗曰:

力拨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同样还有一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高祖本纪》

楚歌成了催命符,使项羽平生第一次'大惊',这一惊非同小可,竟至于败亡。这是项羽。

再来看汉高祖刘邦: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汝楚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织,尚安所施!'《留侯世家》

这首《鸿鹄之歌》中的'逗号'变成楚辞的标志字符'兮',便成了完美的'楚辞″体诗歌:看看'兮'在'风'与'骚'间的华丽转身!

鸿鹄高飞兮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兮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兮当可奈何。

虽有缯织兮尚安所施!

汉高祖即兴创作的《鸿鹄之歌》,则是对《诗经》的领会?不仅体会了,而且还在《诗经》与《楚辞》间互文,这也够奇特了。看来说'刘项原来不读书'相当不可靠。

商山四皓一出场,刘邦明白废立不成,心中悲凉,首先想到用楚歌楚舞排解心中痛苦。而威夫人又是楚舞集大成的艺术家,曾作'翘袖之舞'而独步舞台。这不难理解刘邦宠爱戚夫人了。他们原本就是一对楚音楚舞的知音。刘邦向来喜欢楚辞,由此可知一二,他即兴创作的《鸿鹄之歌》,则是楚辞的流传影响在两汉时非常宽广而深刻的佐证。

六,《楚辞》的定名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的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楚腰纤细掌中轻

《楚辞》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撷几叶欣赏'兮'的韵味。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沅水芷草,澧水兰草,侬与卿的思念埋在心间。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执着追求,不言抛弃,乃有成功之希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水清无魚,适当昏浊可立世。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招隐士》

浪漫和美好,皆在旅行途中。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惟有《楚辞》留给后人回味。

《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是如何形成的

佩长剑之离陆兮,羌中道而何伤

屈原的《离骚》,竟有如此凄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资料来源于:

《史记》

《楚辞》

《离骚》

《曹娥碑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