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2-11

    中和堂是圆明园中康熙皇帝所居殿堂。这些署干支纪年款的中和堂器,胎釉精良、绘画精细、质量极高,被认为是康熙早期的官窑产品。在康熙二十年御窑厂成功恢复之前,由于郑成功的反清斗争与三藩之乱,政局不稳,朝廷无力顾及御窑厂生产的恢复,宫廷用瓷直接取自民窑产品。所以这些中和堂器同时也被认为是民窑“上品细料”。中和堂款的青花釉里红盘有辛亥、癸丑、壬子纪年。此类盘的形制、尺寸大致相同,多为双圈足。由于器底多有绝对纪年,故成为目前鉴定康熙早期官窑制品的标准器。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佛殿奇逢为《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是全剧的源头,也是匠人喜绘的瓷画题材之一,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初遇的情景。因开篇首句“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所以瓷画中常绘莺莺手执折枝花的形象。画面中张生与法聪站在佛殿台阶上,张生站在法聪身后悄悄观看莺莺。莺莺对此虽有察觉,却佯装不知,只是右手拈花,左手持扇,扭身专注地听红娘说话。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款。青花釉里红亦称“青花加紫”,可能是康熙早期釉里红发色呈现紫色的缘故。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英国巴特勒家族收藏有类似纹饰的 “康熙癸丑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盘。参见《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P223。当时瓷器绘画经常借鉴流行的画谱,所以出现纹饰图案相似的情况。树叶的画法,有两种类型:胡椒点和介字点,或者两种混用。我们的藏品采用胡椒点,英国巴特勒家族藏品采用介字点,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唐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此盘树叶是胡椒点与介字点混用,介字点过于密集,混成一片,但是依稀仍能看到痕迹。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 款。这类中和堂制传世品的款式书体很接近,呈现典型的楷中带隶字体特征。但仔细辨认,还是有细微差别,这从另一个侧面支持此它们是来自民窑的贡器。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唐孟浩然「早梅」: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少婦曾攀折,將歸插鏡臺。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此盘树叶是胡椒点与介字点混用,介字点过于密集,混成一片,但是依稀仍能看到痕迹。

    历史上有多处“漱玉亭”,其中庐山开先寺旁的“漱玉亭”最有名。诸多文人墨客在“漱玉亭”留下千古绝唱,苏轼的《青玉峡漱玉亭》便是其中之一。“瞻公”应该是人们对苏轼的怀念。这是充满文人气的作品。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 款。这类风格的青花釉里红小盘均在康熙辛亥(十年)、康熙壬子 (十一年)、康熙癸丑(十二年)烧造,多数为双圈足,均写中和堂,传世品有一定数量,各大博物馆均有收藏(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P168;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P216)。不过,集全辛亥、壬子、癸丑三个年代的收藏者比较少。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类似纹饰及题句的青花釉里红盘。此盘树叶采用的是介字点。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这组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瓷盘的鉴赏点在于釉里红的偶然发色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青花与釉里红烧成条件不同,兼顾较难。在顾及青花发色时,釉里红会出现苔绿、灰黑、烧飞、渗红、晕散等缺陷。在这组瓷器中,这些缺陷恰好表现在树叶上,浑然天成,韵味无穷。类似的内青色、外红色的釉里红圆点,还见于康熙时期的其它瓷器,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类选——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P347。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这是烧造时偶然发生,还是已经掌握了釉里红发色技巧,有意让它这样表现,这还有待研究。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釉里红就呈现苔绿和灰黑;火候稍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溢出,呈现烧飞或者干脆褪色。青花在烧造温度较低时,呈色浓深;在温度较高时,呈色浅谈。介字点过于密集,由于渗红混成一片,但是依稀仍能看到痕迹。

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康熙器底釉面特征:施釉较厚时往往因熔融时流动不均,形成条状或片状的凝滞痕;施釉较薄时常常因气泡破裂而出现小棕眼。这是典型的施釉较厚时出现的片状凝滞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