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的谋略主要是战术性的,所以也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可以让刘邦直接使用,并为刘邦解决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张良他的谋略主要是倾向于战略性的,侧重于方向,但是显得比较空洞,也没有实际的操作性。所以单从这一方面来看,陈平确实比张良的作用大,为刘邦作出的贡献也很大。但是为什么后人只歌颂张良,却没有提到陈平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第一点,在古代时人们比较重视道德的作用,在一些事情上,往往都是从道德的层面来判断的,只有重视道德的积累,才有可能被称作圣人。而在那个时候,张良主要讲道,而陈平主要讲术。很显然,在这一方面陈平就略输于张良,老百姓也更倾向于张良所讲的道。而陈平所讲的术,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他讲的术却也是带有一点欺骗性质的,因为他讲的这个东西,只有在欺骗的基础上面才可以实现它所具有的真正价值。相对于他所讲的,张良的计谋就少了很多的欺骗性,因此而获得的谋略也时常受到后世的推崇,所以张良的计谋就比陈平的计谋受欢迎,也更让后人称赞。 ![]() 另一方面,陈平和一些上层阶级的人比较近,他一开始被刘邦看重,留在了身边,并且刘邦还对他非常信任,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刘邦都会把陈平带在他自己身边,在刘邦死之前,他为了打击吕太后身后的势力,所以派陈平去秘密的杀了樊哙。之后又在吕后那里,陈平也很受吕后的喜爱,他们二人之间也很好。最后刘恒做了皇帝以后,将周勃的宰相职位给罢免了,但还仍然保留陈平的宰相之位。 ![]() 相比较而言,张良显然就没有陈平与这些上层阶级的人亲近,张良虽然是刘邦身边的一位谋士,但是张良一直都想要把韩国复兴起来,可最终也没能扶起韩国,所以他才开始跟着刘邦,但是他却没有和刘邦走的太亲近,始终和他有一定的距离。就算刘邦封赏他很多东西,他也不会全部收下那些东西,就连刘邦让他做宰相,他也是找了一个理由推辞掉了。对于吕太后,张良也是一样,吕后让张良去做官,可是张良依然放弃了。 ![]() 张良他这一生都与功名利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让张良更加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而对陈平却没有过高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