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哲学思考

 醉青YPS 2020-02-11

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哲学思考

现代化的中药房

医学本质上关于生命的学科,因此必然涉及到世界观、价值观和健康观等哲学认识问题。

中医的健康观用现代复杂性科学的语言来说,认为健康的人体就是一个保持整体性平衡的动态平衡系统。当人体这个动态平衡系统被各种致病因素所破坏,出现了失衡,那就会导致病态。系统失衡超过临界点就会崩溃,人就会死亡;只要这个系统能够维持而不崩溃,人就会活着;这个系统越接近于平衡状态,人就会活得越好。由此也可以推导到,一切的医学实践,应该紧紧围绕着保持人体这个动态平衡系统稳定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最高目标,使人生活得更久更好。

证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人体动态平衡所处的状态。证的概念在中医体系里非常重要,病的概念则比较粗糙。所以中医对病的命名也比较随意,有的用病因来命名,比如伤寒、中暑;有的用症状来命名,比如腹泻、腹痛等。

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哲学思考

中药材

中医的辩证论证,就是根据病人就诊时的身体状态,判断其动态平衡系统的失衡情况,帮助其纠正复原。即便是同一种疾病,身体状态不同,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即便是不同的疾病,如果病人的身体状态相同,也是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中医是坚持辩证论证的系统性医学。虽然在临床上,很多中医只是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局部异常来确定治疗方案,但流传下来的中医古籍里的有效治疗都是古人在调整人体机能动态平衡的指导思路下制定完成的。身体的局部异常反应只是机体功能性失衡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古人流传下来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非只是针对这个局部性异常现象,而是重在调整人体失衡,来为失衡状况纠偏。这也是为何一个古代方剂可以治疗看上去毫无关联的多部位异常的原因。只要把整体失衡状态恢复到正常,局部异常就会消失。

而西医则是辩病论证的还原论医学。西医体系里病的概念非常严格,每一种病都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其中感染类疾病的命名最为严谨,病因、病理和病位都非常清楚。但由于西医对很多疾病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没完全弄清楚,而只是根据一些发病表现出来的外在现象和指标来判断,所以,被西医诊断为同一种病的病人,其病理、病因和病位可能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西医的临床实践不可避免地具有机械唯物的属性。尽管在临床实践上,有经验有意识的西医从业者也会考虑病人的整体状态来确定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但是西医的治疗方案都是针对外来的病因和局部异常,从而采取单一靶向的针对治疗,此时考虑身体整体只是为了确定病人整体的身体状况能否承担起治疗方案。这种基于还原论思维的生物医学目前无法制定出调理病人身体整体均衡状态的方案。而针对局部异常的治疗方案有时会有利于机体恢复平衡,有时却因为忽视其他部分更加剧了机体失衡,导致了机体这个动态平衡系统的崩溃,也就是导致了层不不穷的医疗事故。而只是由于现代医疗过程中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医院医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即便是发生了医源性(由医疗不正确导致的)病症,我们也无法指认。

对中医“辩证论治”的哲学思考

中医生活化

由此可以看到中西医的医学观念差别。西医讲细菌、病毒,中医虽然没有细菌、病毒的慨念,但中医讲湿热生虫;在治疗思路上,西医主要把病毒,细菌作为致病之因,所以治疗的主体是针对细菌病毒用药,治疗的措施是普遍杀灭,就像灭苍蝇,往垃圾堆上打药;中医则是以恢复人体机体平衡为指导,着眼于内环境的治理,清理痰、淤、水湿、热毒,就是清理各种有害寄生菌滋生的环境,就像没有垃圾成堆,各种病虫害会大大减少很多。故已乱而治更需治之于不乱之时,换掉污水更需兼顾疏浚河道。

生命的本源是与内外环境共生的,中医的天人合一与人体整体观念永远是医学的航标。从医学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中医优于西医。这也就同时意味着,真正的中医学,是需要具有上等智的人才能学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