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都下发了延迟开学的通知,具体开学时间待定。“停课不停学”!正当家长和学校另辟蹊径——线上授课,开启新学期教学安排时,各地原计划正式开学日之前,不要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网上教学。换言之,以巩固为主,不得提前教学。这让不少家长松了口气,也让老师们暂时从“直播博主”中解放出来,可以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家有自制力差的孩子,如何安排好学习、娱乐时间,已经让不少家长愁得团团转了。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带来了“超级育儿师”兰海老师关于时间管理的几条黄金认知。要知道,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提前学习,而是时间管理的能力。家长们趁着假期,不妨好好为孩子补上时间管理这一课吧~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把一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关在家里十几天不出门,还能让他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有点太痴心妄想了。“我给娃制定了一张超详细的学习时间表,几点到几点学习,几点到几点休息,清清楚楚。你就看吧,该在房间学习的时间,他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磨磨蹭蹭,没有一刻安省;到了休息时间,你再看:聚精会神地到玩最后一刻,倒退着进书房,就为了多看两眼电视。” 孩子往往能把游戏的时间管理得特别好,拼命去和爸爸妈妈“讨价还价”:“就让我再玩10分钟吧。”因为在孩子心中,学习和游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事。她这样定义“时间管理”——在预期的时间节点完成希望完成的任务。这其中,有3个关键词值得家长们注意——“预期”“节点”和“任务”。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学习这件事上,是不是一直是你在帮他“管理”,而从未完全地交给过他去做?游戏也好、电视剧也好,都像是在“通关”。学习却不同,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很少能感受到“通关”的快感。因此,兰海老师把孩子在学习上磨蹭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比如,你观察一个3岁的小朋友,第一次学穿鞋,他坐在家门口慢吞吞地系鞋带。那不是磨蹭,是他做不到。但父母会觉得,我10秒钟就干完的事情,为什么你要花这么长时间,所以你在磨蹭。比如,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写着写着就会抠抠手,玩会儿笔和橡皮……这时候,父母往往看到的是孩子在磨蹭、在故意拖延。但是却从没想过,这可能是孩子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四年级以前的孩子,我们看到的他的磨蹭,80%的原因是他们遇到了困难,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向家长说。因为一旦说了,接踵而来的可能是家长更大的“责难”——兰海的一位学生有一项“神功”——他能把每次考试的分数准确控制在95-98分之间。“我考了100分以后再考98分,我妈会觉得我不努力;我考95-98的时候,我妈觉得我不错,又不会对我提出太高的期待。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做完课堂作业做家庭作业,做完家庭作业做补习班的作业,做完补习班的作业,还有妈妈为他布置的提升作业……“我为什么要把它做完?”既然作业之后还有作业,孩子才不会着急去翻过一座山、再翻一座山呢!兰海说:“父母们,你们要知道,你们的“贪心”往往会有两种可能——先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基本的了解,再去预估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比如,要面对的作业是三位数的口算练习,你能完成10道吗?家长只做提示,不做解答,引导孩子自己去估量。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为结果负责。家长要明白,孩子最后不管是8分钟做完,还是10分钟做完;不管是全对,还是全错,都不值得你为此大加赞赏或者摔本子、扔作业。时间管理,是人一辈子要学习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帮助孩子思考,永远只做提问者。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对自己学习时间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非学习时间的管理:她在与自己的儿子互动中,专门设置了一段时间供儿子自由支配。她问道:“接下来你要做什么呢?”“玩!”儿子毫不犹豫地说,并为此罗列了好几件事情。她问道:“一个小时能做这么多事情吗?”并一一帮助孩子捋清每件事需要多少时间。其后,她还拿出了一张叫做“我的时间我做主”的表格,方便孩子安排、调剂,整体统筹。 这段时间,我说了算!不管是妈妈,还是表格,只是我进行时间管理的“助手”。这个时间概念一定是建立在孩子自主支配的基础上的,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这段时间是你自己的,任由你自由支配。”一是,让孩子知道他自己拥有多少个小时,他真正想要做什么;当然,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不同时间管理能力的孩子,需要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引导孩子关注时间,然后是让孩子对他的时间和想法做出评估,最后形成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帮助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过程。经常有人问兰海:为什么你们培养的孩子这么有创造力?她说:“因为创造力的培养,已经融化在了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要求父母要做到爱提问,而不是给答案,给孩子帮助而不是替代他们。”2008年,她带学生们去德国。青年旅社的门,关合的声音非常大。孩子们进进出出,却没有一个孩子注意到这一点。她站在边上并没有提醒,而是等一个机会。什么机会呢?没过多久,旅社工作人员来投诉了,他直接对孩子们说:“你们这样开关门,影响到其他人了。”“孩子小时候,父母时常站在他与‘世界’中间,负责帮孩子跟‘世界’说话,也负责传达‘世界’给孩子的声音。”但是,只有当孩子置身于“世界”里时,他才能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大人要学会勒住自己的心,敢于让孩子去犯错、去尝试。在被工作人员投诉后,兰海把孩子们叫到跟前,问:“你们知道这个门要多久才能关上吗?”孩子们瞬间产生了好奇心。兰海说:“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吧!”孩子们开始认真测算秒数,最后发现,门合上需要32秒的时间。接下来,所有孩子进行了一个练习——开门、关门的练习。足足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兰海却认为:“这个时间花的值!”如果当时兰海“阻隔”了孩子和工作人员的接触,率先做了提醒,可能孩子们就不会犯错。但是,这看上去保护了不犯错的孩子,实际上维护的是大人自己的面子。大人犯了错还是孩子犯了错,这件事情重要吗?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去提高。落到实际,让孩子们去犯错,让孩子们真正有机会去学会管理他们的时间,哪怕他们在消耗,哪怕他们在浪费,哪怕他们在蹉跎,那是他们的时间。大人勒住自己的心,孩子的“错误时间”一定会在正确的时间累积出一道最绚丽的彩虹。想一想,我们对孩子说过多少次:“再玩5分钟,就去写作业。”可见,时间管理是人一生都要面临的问题,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从心出发了解孩子,让他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对自己负责;勒住大人那颗“事必躬亲”的心,真正把时间还给孩子吧。季米特洛夫说:“要找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如果咱家孩子今年没有面临小升初、中考、高考,那就趁着这个假期,先让孩子有机会去分辨时间上的正、负号吧。因为实践证明,只有那些管理好时间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成功的人!*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长平台——传递成长价值、服务全球女性,相信知识,让女性更美。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