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烧给死人的纸扎,登上巴黎设计周,还被法国的博物馆收藏,老外:中国人太浪漫了!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02-12

中国人,在对待“死亡”上,一向是避讳的。

手机号、车牌号、办喜事儿的日子...都不愿选择带“4”的。

更别提在葬礼上出现的纸扎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普遍人们所避讳的东西,却在法国埃菲尔铁塔附近一家美术馆开起了展览,并且大放异彩。

Musée du Quai Branly不仅是法国四大国家博物馆之一,更是欧洲最大的非欧洲艺术博物馆。

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还被巴黎艺文指南,评选为“当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


制作精良、栩栩如生的人物,呈现在国际的舞台之上。

惹得老外惊呼:“就算人已经去世,还会为他准备这么漂亮的东西,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想法,真是太浪漫了。


“太浪漫了...”看到这样的评论之后,我们才惊然的发现,原来被我们忽略和避讳的纸扎,其实它蕴含着的,是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爱啊。


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和你无关,是真正的死亡。


纸扎像是送往天堂的一封信,连接着天堂和人间,寄去不舍与思念。


这场展览,是新兴糊纸店的张徐沛和他的子女们办起来的,然而等待这样一次展览的机会,是张家四代人不放弃的结果。

以前纸扎生意好,十几个师傅每天都马不停蹄的制作,在庆典、祭祀,甚至是喜事上都能见到纸扎的身影。


张徐沛十几岁便跟着长辈学习纸扎技术,光劈竹条就劈了三年,老一辈儿的祖父,在90岁的高龄,都还在坚持做纸扎。



手艺因为整个时代对纸扎的避讳,而逐渐没落,张徐沛面对一个月能有一两单就不错的生意,为了养家去做起了保安。
 

一个这样的“灵厝”,需要一家人合作三个多月才可以完成,这其中谁说不是饱含着手艺人的纯粹呢。


到了张徐沛儿子这一代,小时候尽管百般不愿意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技艺,但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传统有着极大的兴趣。


面对父亲想要闭店的想法,张徐展开始思考:传统,到底是什么?

传统,或许该是传承,而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失。

“糊纸文化不该只被视为民俗,跳脱祭品的含义,它是工艺,是我们数千年文化的传承”。


于是和姐姐张宛莹一起,鼓动父母合创“新兴糊纸文化”,用创新的方式,改变人们对纸扎的印象。
.......................................................................................................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终于在2016年,他们接到了巴黎设计周的邀请,三年后再次登入法国国家级博物馆,被全世界的人们收藏。
.......................................................................................................
即将消失的纸扎,活了过来。


纸扎,似乎创造了另一个平行的世界,我们的亲人好像一直没有离开,只是去到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那个世界里
有天堂茶馆
有阳光、有餐食
.......................................................................................................
那个世界里
有着人间有的一切美食

.......................................................................................................
无论是柜台的小茶壶
还是餐柜上的笼屉
如果不细看
谁会相信这是纸扎

.......................................................................................................

看似简单的糕点
要做的如此栩栩如生
可是件不简单的事情

电脑、平板、耳机
手机、相机....
在纸扎手艺人那里
也不成问题
豪车和飞机
纸扎也能完成
不仔细看
还以为是机器做的模型
我们避讳不碰的东西
却在西方世界成了宝藏
如若我们再不正视它
或许有一天
真的会在我们这里消失

这些昙花一现的纸扎
在燃烧的同时
是对离开的人不舍与思念
更是让他走的安心
未来的日子
一定会好好生活

死亡,这个话题
虽带着沉重
但这就是生命啊
有新生,便有消亡
如果我们坦然的面对
或许就能接受纸扎这么艺术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