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文化龙乡 2020-02-12

一、明代官印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明代官印

明代官印基本上沿承前代印制,印文仍然多为九叠文,印边较厚,多为印文之数倍,印形以方形居多。如'吏部文选清吏司之印'一印,为吏部负责文选方面的清吏之官印。印文九字,平分九格,每字各为九叠,平均整齐,虽有匀称的装饰之美,但同时缺乏了艺术中生灵之趣,显得呆滞木讷。官印发展到明清时代,基本只以实用性而存在,多有机械制造的成分并以此模式不断复制,犹如明代书法中的台阁体,虽处处精到,但确将生动多姿的艺术特点抹杀殆尽。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吏部文选清吏司之印

二、清代官印

清代由于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因此它的官印具备了另一个区别于前代的特点:即汉文满文对照,乾隆以前满文皆用楷书,而至乾隆十三年开始则用满文篆书入印,至同治初年因国内战争频繁,官印多有遗失,于是在满汉篆文中又加入了一小行满文楷书以示区别。印背刻款亦同有汉、满文楷书,如'南馆陶巡检司印'。乾隆以前的清代官印,满文楷书结体疏朗,行笔收发自如,虽与九叠篆放置一处不太协调,但仍具镌刻之为生动;又如'合水县印'一印,则为同治年间官印,印文中满文与汉文皆作小篆,笔画纤弱,缺乏笔意,细文厚边,粗细差距太大亦显得不太协调。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南馆陶巡检司印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合水县印

三、花押书印

押印,又称花押印,亦称署押印,在宋、元、明、清四代都曾兴起,常见于书画之中。押印有以下特点:字形类似于草书,线条变化丰富,穿插得当,但其实又并非草书文字,它介于草书与图案之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宋徽宗押印

如'宋徽宗押印'在上下各有一条线,上线极细,下线极粗,上下远离,下线紧挨中间部分,中间花押有粗有细,与上下线互相协调,构成了较好的空间组织,显得新奇生动,如果规矩安排,则难免呆板。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明崇祯帝玉押

四、斋馆别号印

唐宋时因为文人参与篆印活动,所以在私印内容方面常常出现许多具有文学意味的斋馆别号印。如'端居室'是唐代李泌的斋馆印,相传是斋馆印的鼻祖。如'六一居士'一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之别号印。欧阳修对金石古文颇有研究,因此印中将四体篆文掺杂使用。虽然古玺宽边细文之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但全印能够基本统一和谐,从而为以后大小篆揉合使用开启了一条新路。又如'祝融之后'一印,为宋代米芾之别号印。但此朱文印仍沿袭唐宋官印之九叠篆,结字盘绕叠曲,整齐划一,线条虽平实,但略有粗细变化。又由于年久残蚀,出现了疏密相对的关系,因而较之一般的官印九叠篆,多了一份古拙之意,多了一丝呆板之病,较有生机。'布衣道士'是元代吾丘衍的别号印,以汉印法治,全新疏密得当,古朴自然。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六一居士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端居室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祝融之后

明清官印、花押书印、斋馆别号印

布衣道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