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爬虫爱书 2020-02-12

庄子:顺应天道,以“有为”处世,以“无为”修心。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很多人提及庄子的无为思想时,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无为是一种避世的智慧,因为背离了“有为”,过于淡薄红尘,是一种消极的进取思想。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庄子的“无为”也是建立在“有为”基础之上的超越,所谓无为并不是逃脱世俗的看破红尘,而是居于世俗之中,仍然有一种豁达与坦然。

在《庄子》的“天道”这一篇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自然之道的运行是永不停滞的,所以圣人能够不断的生成;帝王之道的运行是不停顿的,所以天下都愿意归服;圣贤之道的运行是连续不断的,所以海内百姓都愿意顺服。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庄子的智慧并不是让我们逃脱世俗,而是居于世俗红尘,也能有一种内心的清静。

庄子的思想认为,一个人能秉持自然天道,帝王之道以及圣贤之道的运行规律之后,才能有大的作为,更能有超脱世外,看破红尘的修心之境界。

正所谓“明白自然之道,通晓圣贤之道,又能六合四方,无不通达帝王之德的人,都是任天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看似懵懵懂懂,不求虚境,但无不神安心静”。

庄子的“无为”也是建立在“有为”的基础之上,正如同这一篇中所说:明晓此理者,进而有为而以安抚天下,会功劳巨大,名声显赫,而天下自然统一,总之,静时可以成为圣人,行动时也能成为帝王。

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智慧,将有为和无为都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身在红尘之中,能够称帝为王,入世统领天下,退居红尘时,能够得以清静为圣人之道,因为万事万物都无法干扰他的内心。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从这一点引申到世俗之人修心的状态中,也同样适用。

在世俗之中,很多人提起修心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就是逃脱红尘,隐居山林,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内心的清静,其实答案并非如此。

真正修行的智慧与境界,是应该能够凌驾于红尘之上,来摆脱红尘的烦恼。

如果一个人只是从客观条件上去逃避红尘,即便是修得内心清净,对于人生来说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已经背离了红尘根本,就好像一个人掌握了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已经背离了问题本身,那么答案的作用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说,以庄子的这个角度切入,身居红尘之中,让自己能够凌驾于红尘繁琐之上,也有一份无为的清静心,这样的无为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无为。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有一天,一个身在仕途的官员去听王阳明的讲座,听了之后十分开心,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但是听完课之后又非常遗憾的对王阳明说:“老师,因为我每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每天都来听课,这真的是遗憾。”

王阳明说:“这并非是一种遗憾,我也没有让你放弃工作就来听我讲课呀,工作的时候也可以修心,知行合一的概念,并不是教我们脱尘离俗,而是在生活中历练,在生活中感悟本心,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无为的修行需要建立在入世有为的基础之上,才更有分量和力度,如果完全的脱离了世俗,那么修心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这只能算是暂且逃避罢了。

庄子:以“有为”入世,以“无为”修心,方有身处红尘的清静

所以对于身在世俗的我们来说,自身面临红尘纷扰的同时,在纷乱的状态下保持虚静,在有为的基础上做到无为,从中找到一种平衡,才是修身的智慧,更是内心虚静的境界。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