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一例外感风寒案

 中医药方便 2020-02-12

(作者:王家伟 2020.2.12)

患者女,45岁,广东东莞人,网络就诊。起因于大年三十下午,穿拖鞋干活,双脚沾湿水干活后出现手脚冰冷,当时未在意。问诊前一日(2月7日),因气温骤降,又穿凉拖鞋外出,复感风寒。刻下症状:微怕冷,不出汗,脚凉。卧位起来时发晕。气短气促,偶咳嗽,有白痰,量少。口渴欲饮温水,腰背疼。既往有中耳炎史,现耳内有清稀液体流出,耳内自觉有水声。纳差,失眠,白天精神尚可。舌淡暗,苔白腻,缺脉诊。患者自行艾灸后症状不能除去。

2020年2月8日问诊,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四逆汤”加减,4剂。

方子组成:麻黄3克、附子5克、细辛3克、白芍15克、苍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6片、泽泻15克、干姜5克、炙甘草5克。

煎服方法:水煎服,2副药合一副煎煮,一日2副。

处方思路:

(1)怕冷不自汗,脚凉辨为少阴病,患者既往出汗正常,近两日汗出少,艾灸后出汗反舒服,故需用麻黄剂,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

(2)头晕,咳白痰,耳内有清稀液体,舌苔白腻,为少阴夹水饮,方选真武汤。加泽泻,增强化饮之功,加干姜、甘草合四逆汤,温补里阳。

(3)服药一日后患者口渴饮水多,续服药口渴反减少,此为阳气来复,非上火。

服药反馈:(1)2月10日患者反馈上述症状俱消失,但口渴多饮较以往更甚,续服药。(2)2月11日患者反馈,状态较昨日佳,口渴较昨日减轻,基本恢复正常。(3)后续建议患者服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气。

【涉及经方】

1、麻黄细辛附子汤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真武汤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炮附子一枚、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3、四逆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着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323)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324)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隔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十七.14)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十七.36)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附子一枚、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