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问答后世风水中的“形法派”和“理气派”的宗师是何人?

 易结缘 2020-02-12

水问答  后世风水中的“形法派”和“理气派”的宗师是何人?

    在风水之术鼎盛的唐宋时期,产生了后世风水中的“形法派”和“理气派”两大流派,其宗师分别为唐代的杨筠松和宋代的赖文俊。

    杨筠松:

    据《江西通志乡》记载:“筠松,窦州人。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后来,“杨筠松窃秘府之书,避地江南,传其术者如万伯韶、范越风辈是也。今考万、范所传之术,与此书相表里,信或然矣。”反映杨筠松为风水传播做出了贡献。

    《地理正宗》云:“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今广东信宜)人。寓江西,号救贫。先生作《疑急经》、《德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又据《宋史·艺文志》载:“杨救贫《正龙子经》一卷”。说明杨筠松生前为风水倾注全部心血,为后人留下众多著作。

    杨筠松的风水思想以强调“山龙落脉形势”为主,开创了后世风水中的“形法派”,因传播地始于江西,故又称“江西派”。

    这里要说明的是:杨筠松是首倡形势之说的宗师,但这一派并不完全排斥方位之说,以相地术中的“五行”而论,两派都讲“五行”,但对“五行”有不同解释,甚至分出“大五行”和“正五行”。对此,宋话泳在《祛疑说》中有论述:“何为先于卜地,遍叩日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之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切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巳午为火,一如三命六壬名说,自谓得杨筠松之学”。

   赖文俊:

   赖文俊为宋代相地大师,浙江处州(丽水)人,曾在福建建阳做过官。“好相地之术”,后弃官浪游,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催官篇》二卷,现被收入《四库全书》等大典之中。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介绍:赖布衣“曾著有(《绍兴大地八钤》及《三十六钤》,但今均未见。此书分龙穴砂水四篇,各为之歌。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而著其变换。受穴吉凶之应。穴仍以龙为主,而受气有挨左挨右之异。砂水二篇亦以方位为断… …”。

    清赵翼在《除余丛考》中说:“一曰屋宇之法,始于闽中,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克之理。”由此可见,赖文俊的方位八卦和阴阳气说的原理,使他与王伋成为福建“理气派”的典型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