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创造一个假的记忆,虽然卑劣,但却是培养孩子的最快方法

 肯定式教养 2020-02-12

开始阅读本篇文章前,先回答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2岁之前的记忆吗?

你可能会说记得,然后把自己的记忆清清楚楚的描述出来,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你确确实实的经历过这种事。

但现在的研究证明,人们基本不可能记得住2岁之前的任何东西。多数的最初记忆都是从三四岁开始。在婴儿期,人会经历一段黑暗的无记忆阶段,弗洛伊德将这种形式的失意称作“婴儿失忆症”,目前学界统一为“儿童失忆症”。

那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记得清清楚楚2岁之前发生的事呢?

来自2018年7月18日美国《大众科学》刊登一篇《人们的初次记忆很可能不是自己的,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真实》的文章,向我们揭示了这个问题背后的真相:你的早期记忆很可能是假的,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真实。

在对婴儿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18个月大的婴儿对一件事的记忆最长达13周,两个月大的婴儿就能保留24小时的记忆。但20至24个月大的孩子可以记忆更长久的时间。

这是因为在2岁之前,海马体快速发育,会产生很多新的神经细胞。而海马体就是主管人的长期记忆的。新的神经细胞可能会阻断原有的细胞链接,导致原有的记忆神经元受损,所以孩子们就记不住东西。而随着2随后海马体的逐渐稳定,记忆也就可以长期保存下来了。

给孩子创造一个假的记忆,虽然卑劣,但却是培养孩子的最快方法

所以我们说,早期记忆很可能是假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又记得很清楚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这些记忆是被别人灌输了的。

比如很小的时候,当你开始有了一定的记忆时,你妈妈经常跟你说你2岁之前经常咬她,绘声绘色的描绘当时的情景,让你看咬的地方。如此这般重复个几次。第一次你可能会否定,觉得肯定是假的,自己不记的;第二次你就可能怀疑是真的,第三次时你就可能觉得真的发生过,并在头脑中营造这种画面。于是它就真的变成了你的记忆。

虚假记忆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虚假记忆并不会因为它是虚假的就对人生就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它跟真实记忆一样,都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会记忆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积极重要的事件——阿德勒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记忆的真实、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它们最大价值在于它们会影响了个人的价值判断。因为人们不会随便记忆,人们只会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值得记忆才记忆,而这些记忆又会进一步的影响我们。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不是我们的经历形成了现在的我们,而是我们的记住的东西造就了现在的我们。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人们经历完全相同,但是最终的人却不一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

以前的时候贫穷,很多人记得自己贫穷的日子,因此他们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比较节俭,时常会用以前贫穷的经历来警告自己。即使他们以后变得很富裕了,这种贫穷的记忆也依然会影响着他们,时刻警告着他们。

但是同样面对贫穷的环境,有的人却记得住是那些有钱的瞬间,体会到的是无所顾忌花钱的快感,于是长大后他们就会一直追逐这种大手大脚花钱的感觉,变成了月光族。

正是这一个个的记忆故事、画面形成了构成完整的我们。而这些记忆是保持连贯性的,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风格统一、前后一致的个体。

给孩子创造一个假的记忆,虽然卑劣,但却是培养孩子的最快方法

而在所有的记忆中,虚构记忆无疑是处于最初始的记忆,因为这是被灌输的记忆,而它将影响甚至决定后续的记忆。

因为我们是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读后续的问题的,所以第一次的记忆也就决定了我们后续解读问题的方式。这就像画画,你下笔的地方就是起点,定位了后续画的位置。

一个初始记忆是勇敢的,下一次再面对问题时,他更大可能的还是采用勇敢的方式;

一个初始记忆是被别人保护的,下一它面对问题时,还是会去寻求保护;

一个初始记忆是打人解决问题的,下一次在面对问题时,仍然会采用打人来解决。

这对我们教育孩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营造一个虚假的记忆,赋予这段记忆特殊的含义,从而影响孩子们后期记忆的选择。

如何用虚假记忆培养孩子

因为虚假记忆基本属于孩子的早期记忆,而早期记忆又会影响后期的记忆选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营造一个特殊的记忆来塑造孩子。

比如说,我们营造孩子小时候特别勇敢的虚假记忆,经常的跟孩子说,使得孩子真的觉得自己从小就很勇敢。那么下一次再遇到问题时,如果孩子胆小怯懦来,我们就可以引用这个虚假记忆,鼓励孩子,孩子就相信自己真的很勇敢,于是去做了,结果就真的很勇敢了。

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营造虚假记忆

第一步我们肯定是要制造一个虚假记忆,让孩子相信确有这么回事。

那么如何让孩子相信呢?我们可以通过2个角度来实现:

1、故事性、画面感,多细节

我们要制造的虚假记忆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带有很强的故事性,要有足够的细节,才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这样才能让人容易记住。

比如我们要营造一个孩子勇敢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样说“那天我打扫卫生,从床底下扫出一个很多腿的小虫子,身子是一节一节的,在地上唰唰的爬,吓得我都不敢过去。结果你一下子就扑过去,按在手下,还拿起来要给我看,吓死我了。你爸爸还在旁边哈哈大笑,没气死我”。

在讲的过程中模拟动作声音,加上自己感觉、周围的环境细节,不要说孩子,估计大人自己都信了。

2、多角色证明,多次重复

光你说还不行,你还得拉几个证人,证明确实发生过这样的事。这样可信度就更高了。

这一次妈妈说,下一次换成爸爸说,再下一次一次换成奶奶说,不同的人,多说几次,孩子就真的当真了。

给孩子创造一个假的记忆,虽然卑劣,但却是培养孩子的最快方法

其次,长久的客观事实支撑

现在孩子是信了,但是要让孩子能长久的记忆,并且真的坚信自己就是这样的,还需要再生活中获取相关的成功体验,来证明这个记忆是对的,他确实是这样。这样,孩子就真的变成我们想要培养的那样的人了。

比如说我们想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我们也给孩子灌输了这种勇敢记忆,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强调这种勇敢的成功体验,反而不断的批评孩子胆小怯懦,那孩子的勇敢记忆就得不到有效支撑。以后他尽管可能还记得这件事,但是却变成了内隐化的记忆,需要自己仔细回忆才能记得起来。

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这种记忆不断强化,使得孩子在面对问题时首先涌现的就是这种勇敢体验,这就需要不断的成功体验来支撑这个记忆。所以父母在生活中每当孩子有勇敢表现时,就需要及时的点醒孩子。如此几次,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性格了。

长久的客观事实支撑也就决定了向“聪明”、“天才”这种虚假记忆无法营造的,因为在后续的成长中,他们是要跟别人竞争的,别人可不会故意输来迎合他们。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的是那些自身因素决定的,没有严格标准的,比如勇敢、努力、认真等等。这些品质没法对比,只能是自身感受,因此不容易被客观现实所打败。

给孩子创造一个假的记忆,虽然卑劣,但却是培养孩子的最快方法

总结

营造一个虚假记忆,虽然听起来很卑劣,但是确实培养孩子最快一个方法。要知道,孩子的早期自我认知就是这样建立的。一旦孩子真的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形成了这样的自我认知,以后他就会用这种认知方式来解读这个世界。不用我们再刻意的去培养孩子,孩子会自发主动的去这样做。

这种方法越早用越好,在孩子的认知方式还没有彻底固定时,最容易起到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