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翻了一下地图,发现中国有这么多重名的地名

 松竹同音 2020-02-12

地史馆NO.55


在日常工作和社交中,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除了姓名通常还会介绍自己来自何处,比如笔者就是一位来自安徽黄山的文史爱好者,把这个场景放在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家乡、宗族的重视,往往会将籍贯加在姓名前面,例如常山赵子龙,九原吕布。

西汉常山国和现代石家庄市(阴影部分)

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通过十余年乃至数十年潜移默化的滋养,演化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根。而地名作为承载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凝聚认同感的重要“容器”,成为我们了解家乡最直接的媒介。

山西洪洞大槐树,因历史上的大移民而被无数人当成家乡的根

在我国上千年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中,形成了无数的地名,可就如同人名一样,数量多了难免就会有撞名的现象。我通过整理中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资料,分类统计了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的重名现象,和大家一起聊聊重名这个有趣现象。
说明: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专名即具有个性特征的专有名称,如安徽、江苏;通名即区别地区的性质和类别的通用名称,如省、市、区等。本文统计的重名地名,仅指2017年以前的专名重名的地区,2018年以后更名的地区未被统计,例如大同市于2018年5月进行了大范围的地名调整,撤销大同县、城区、南郊区、矿区,设立平城区、云冈区、云州区,但在本文统计中,仍统一按照采用2017年的旧地名。


套娃型重名

套娃型重名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重名现象,表现为高级行政区划与其所辖的下级行政区划重名。例如我的家乡为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区作为黄山市下辖的市区,两地均以风景名胜黄山为名,黄山风景区在黄山区,黄山区又属于黄山市,因而造成两地重名。而当地人在日常生活中,为将两地区分,通常称黄山区为太平(黄山区原为太平县),但对于外地人来说,难免会将两地弄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黄山市行政地图

在套娃型重名中,还有两个特例:一个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下辖的井陉矿区和井陉县,另一个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下辖的临夏市和临夏县。

井陉地区是沟通山西河北两地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秦朝时期便以设县,成语背水一战,便是出自秦末楚汉争霸时期,汉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背水设阵,一举攻灭赵国的典故。进入近代后,随着正太铁路的建设和井陉煤矿的开采,井陉成为晋冀地区的重中之重。解放后,井陉煤矿设立矿区管理委员会,并于1950年升为石家庄市辖区,形成如今井陉县、井陉矿区并存在局面。

石家庄市行政区划

临夏地区位于甘肃南部,在历史上属于陇西,自秦汉时期就已设州立县。民国建立后,废除了府州制度,并先后设立临夏县和临夏行政公署。临夏解放后,新中国设立临夏专区,专署驻临夏县。1950年,析出临夏县城区设立县级临夏市,形成了临夏专区、临夏市、临夏县的套娃型重名现象。1956年,撤销临夏专区,设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形成如今的三个临夏的局面。

临夏回族自治州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型重名

很多地名有着非常久的历史,例如河北邢台的清河县,因清河穿境而过,在西汉初年初设清河郡,清河之名跨越两千多年沿用至今,然而在辽宁省铁岭市也有一个清河,同样也是因为清河得名。

河北邢台的清河县和辽宁铁岭的清河区虽然都是因为清河得名,但实际上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流。河北的清河是一条古河流,《水经注》载:“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是一条发源于河南省修武县太行山南麓的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注入渤海,后随着中原水系的变迁而消失;而辽宁的清河是辽河中游一条发源自长白山余脉的支流。清河县和清河区得名于河流,却因河名相同导致地名相同。

邢台市行政区划
像清河这样因为相似的河流山川而造成地名相重的现象非常常见,例如贵州黔东南的台江县和福建福州的台江区;江苏南京的栖霞区和山东烟台的栖霞市;海南的昌江县和江西景德镇的昌江区。这些相同的地名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沿革历史,机缘巧合之下,导致地名相同。
铁岭市行政区划



无专名型重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城市,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新兴城区在人文、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缺少足够的积累和提炼,没有形成具有自身文化色彩的地名,例如“城区”、“郊区”、“矿区”等,或者简单的加上方位直接命名,例如“桥东”、“桥西”、“江北”、“河东”等。

其中最令人“尴尬”的当属“城区”、“郊区”、“矿区”三类,其中以“城区”为地名的有五例,分别为山西大同市城区、山西阳泉市城区、山西长治市城区、山西晋城市城区、福建汕尾市城区;以“郊区”为地名的有三处,分别为山西长治市郊区、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安徽铜陵市郊区;以“矿区”为地名的有两处,分别为山西大同市矿区、山西阳泉市矿区。

大同市行政区划

如果仔细分析“城区”、“郊区”、“矿区”三类地名,便会发现这三类地名基本都出现在资源型城市地名当中,例如山西的大同、阳泉、长治、晋城,黑龙江的佳木斯都是中国著名的产煤大市,安徽铜陵则是著名的铜矿产地,“简单粗暴”的地名命名方式,正是当地资源产业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并行的结果。

但从第一印象上,这种命名方式确实也有些不雅,于是有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放弃了这类名称,从当地的历史文化出发,更换更有文化底蕴的名称,比较典型的就有内蒙古包头市郊区更名为九原区,山西大同市、长治市也于2018年,全面撤销了“城区”、“郊区”、“矿区”等地名。

长治市行政区划

 


时代特色型重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大事,正如那一时期出生的很多人的名字为建国、国庆一样,新中国的成立也在地名命名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比较常见的地名有向阳、新华、中山等,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也导致多地地名重名。

随着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地名及其背后的地名文化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在200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地名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民族的变迁和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当下,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地名文化,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繁荣,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举措。

央视制作的综艺节目:《中国地名大会》
在这样背景下,更改一些“不合时宜”的地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例如笔者生活的黄山市,自1987年撤徽州地区设黄山市开始,复名徽州的呼声一刻也不曾停止,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关于徽州复名一事,笔者不愿过多评价,大家不妨留言讨论,你家乡的地名有什么故事,又觉得哪些地名需要更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