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2-12

本文由情感领域创作者艺青原创首发。

原创不易,抄袭可耻,抄袭必究。欢迎各位小伙伴们转发!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小男孩8岁拜师学棋,11岁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第一个职业冠军,16岁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90年代他称雄韩国。1996年到2006年期间,他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先锋。他是围棋界的一个奇迹。有人叫他“石佛”。这个人就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

l 1.

回顾他几十年下棋的经历,李昌镐并不是那个最聪明的,他的棋如同他这个人,看上去平淡无奇,朴实无华,甚至显得有点迟缓和笨拙。而他聚集的能量汇集到一个点上,就能点燃他心中的小宇宙。如今40多岁的李昌镐,在总结他人生这段围棋生涯的历程时,这样说道:《围棋十诀》里,第一条戒律便是“不得贪胜”。人生的目标自然是“求胜”,但是对目标过于执着,就会让我们心浮气躁、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不得贪胜”并不是让我们放弃“求胜之心”,而是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避开各种诱惑,认清自己,从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儿时的李昌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父母亲宽松的教育环境并未给他的童年增加负担。在家人用浓厚温暖的爱,围成的城堡中自由成长的李昌镐,从小也没有立下过志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小伙伴们喜欢玩的弹弹球,打电子游戏,也是李昌镐痴迷和喜欢的。他的父亲很支持他和弟弟。经常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带着去打电子游戏。因为小,他们经常被周围的人们注意到,因为游戏打得好,一玩就是一整天不输,害得游戏厅的老板近乎哀求说:孩子们,叔叔把你们的钱还给你们,求求你们到别的地方玩吧,好不好?

正是在这样愉快的童年氛围里,李昌镐养成了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积极态度,也学会了用肯定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乐观地看到事情充满可能的一面。

在父母亲眼里,李昌镐学习上从未有过压力。父母亲也不会刻意要求他和兄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而是以一种开放,宽松,平和的方式对待他们以及生活上的种种情况。正是基于此,李昌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经常有温暖和爱包围着他们,让他在日后的围棋生涯里,变得游刃有余,而不至于走入偏激和极端。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l 2.

对围棋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是偶然的事。在6岁左右,当李昌镐看到爷爷经常和他的朋友们下棋时,就缠着爷爷教他下,从“弹棋子”、“圈地”开始,慢慢爷爷发现他的兴趣爱好,经常会拿自行车带着他,走访各个棋院学习围棋。在那个没有多少孩子下围棋的年代,很快,李昌镐成了名人。爷爷成了李昌镐学习围棋的第一启蒙老师和心灵老师。

爱因斯坦曾说过,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培养成天才。李昌镐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一个,他只不过是在有问题的时候,比他人懂得了更长久的思考。

当他在围棋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被别人赞美成“天才”时,他总是感到难为情,脸也会变得发烫。他的记忆力非常差,经常会在路上左右徘徊找不到方向,对于电脑这些操作,他更是不熟练。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极差的,当他成名后,经常电视台采访时,他都会很紧张,不知道要说什么。而他对围棋的热爱,应该是一种“兴趣”。正是这个“兴趣”,让他拥有了别人眼里羡慕的“才能”。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l 3.

围棋是一种只需要动手,而不需要太多语言交流的游戏。对弈双方从头到尾需要不断地思考,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坚持的事。坐在围棋前,李昌镐会经常一动不动。仿佛整个人被埋到了棋盘里。别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经常对他感到好奇。而他却对这种完全陷入到围棋里思考的过程乐此不疲。也许是兴趣使然,在长期的练习中,他把兴趣提升到一种才能。

在外学习围棋的过程中,因为平时家人的关照,爱护,使得李昌镐在外求学时,对外界的环境表现出格外的谨慎小心。以前在家总有爷爷,爸妈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一片其乐融融。自从去了首尔学习,什么都要靠自己。他对外界的不适应,以到于经常开灯,开门睡觉。当他的师母第二天起床时,总发现他房间的灯是亮着的,这种恐惧心理也慢慢让他对外界产生谨慎小心,在日后的围棋比赛中慢慢突显出来。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生性有点木讷,迟饨的李昌镐,经常会被师父在背地里,对着他亲近的人说:真是个特别的家伙,连复盘都不会,像个白痴一样,棋艺竟还能不断进步,少见啊。他的序盘布局很一般,行棋也有些拙劣,但巧妙的是,他能很好的顺应局势,应该是个才能内秀的天才。

1984年,李昌镐参加了入段比赛。在预赛中他被淘汰了。失利给他带兵火的措败感,让他躲在一个胡同里放声大哭,一想到对不起爷爷,爸爸妈妈对他的精心呵护,而他却没有什么成绩,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l 4.

由于李昌镐是韩国围棋第一人曹熏铉的内弟子。在那段日子里,李昌镐在入段比赛中,经常失利。周围人一直以他是曹熏铉的内弟子,而挖苦取笑他。那个时候,他的思想很混乱。一定要赢的想法,充满了他的大脑,阻碍了他的正常思难和发挥,当他摒弃了这些想法后,他的内心平静而理智,比赛入段第三天,他取了六连胜。在他满11岁零2天时,李昌镐突破了职业棋手的关门,入段成功。

入段成功后,大大小小的赛事包围着李昌镐,一路过关斩将,李昌镐被誉为“常胜将军”可就在1988年6月举行的IBM早期公开赛时,李昌镐败给了日本新人棋手小松英树六段。很多人嘲笑他,说他只研究了最强者们的围棋,只能对付强者们。对于新手则很认生。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l 5.

李昌镐改变了一定要赢,一定要赢的强迫感。全身心放松下来。养成了温故知新——复盘的习惯。复盘让人更清醒地明白,如果获胜了,那么复盘可以让人养成“胜利的习惯”,如果失败了,那么复盘可以让人做好“胜利的准备”。在日后的比赛中他能够无视种种诱惑,自始至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让均衡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16岁获得世界冠军:天才背后,他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次下完棋后,他都要进行复盘,研究检讨,修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是这执着坚守的态度,让他在16岁时赢得了世界冠军,

这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困惑,有委屈。如他所说,没有付出的汗水,就不会有丰硕的果实,虽然心中,口头从未承认过,但是不知不觉中,他在小看自己的对手。骄慢而不自知是自满的开始,不自知的同时又故作谦逊,这是自满的过程表现,继而更进一步错将故作谦逊,当作十分谦虚,一步一步,如同围棋的序盘布局,中盘攻防,最终走向失败。只有无视种种诱惑,自始至终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是制胜的秘诀。

现如今,李昌镐在围棋这条路上,还在挑战和尝试着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对待围棋,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在的他,变得更加从容和淡定。

我是@艺青,一个爱生活,爱学习,爱旅游的三爱达人!喜欢我就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