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花少~ 混迹玉石圈的朋友 可能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汉八刀”, 但是还有很多朋友不了解 这个汉八刀究竟是什么呢? (上图为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饰) 01 汉八刀是一种雕刻工艺 很多人一提到汉八刀就能想到八刀蝉, 于是认为汉八刀就是玉蝉, 其实不是的, 汉八刀只不过是汉代的一种雕刻工艺, 这个“八”并不是表示真正的八, 只是一个意指, 表示数量少, 寥寥数刀就能雕成玉器, 正说明了汉八刀的特点——大道至简。 比如孔子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 并不是表示真的只有三个人, (上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蝉) 汉八刀雕刻刀法犀利,精准简练, 最明显的特点是平衡对称,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 这种对称的雕刻手法, 像极了古人写字时的一些 左右相背的文字, (上图为汉代时期的隶书书法) 这种治玉工艺中的“背刀”, 本意是指对称的琢工和图形, 因此又被称为“琀背刀”。 但是“琀背刀”在后世口口相传中 被以讹传讹, 误读成了“汉八刀”, 这就是“汉八刀”名称的由来。 (上图为南京博物院藏东汉玉翁仲) 02 雕工粗矿的汉八刀不美? 在汉代之前, 玉器的雕刻工艺均是雕工细腻, 美不胜收, 最出名的就是分布在 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遗址, 其最大特色就是出土玉器造诣非凡。 (上图为浙江博物院藏良渚文化神兽纹玉琮) 事实上良渚出土文物的精美 超乎我们的想象,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神兽纹玉琮来说, 我们伟大的古人, 居然能在1毫米的距离内刻画出3至5条阴刻线,并且线与线之间 并列有致、毫无凌乱。 (上图为浙江博物馆良渚文化神兽纹玉琮) (上图为神兽纹玉琮的线描图) (上图为线描图的局部)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 人们究竟是用什么工具来创造出 这件登峰造极的玉器的呢? 我们无从知晓, 至今仍是千古未解之谜。 (上图为良渚出土文物) 我们再来看看汉八刀, 汉八刀和中国一直崇尚的 “精巧不能企及”的主流艺术文化一对比, 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没有良渚文化玉器的精美细腻, 有很多人不喜欢汉八刀, 但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世人对“美”的诠释和理解, 一直都充满了争议, 这就好比中国的工笔和写意, 一个细致入微, 一个高度概括, 但是很难通过艺术风格的不同 去判断艺术水平的高低。 技术精准,简洁大气,寥寥几刀, 就能让玉器注入生命, 活灵活现, 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中国玉雕界 屹立不倒的原因。 ![]() (上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汉代玉蝉) 03 汉八刀的发展和葬玉有关? 虽然古代的很多玉器会随葬, 但是像汉八刀这样专门为墓葬而生的, 还是比较少见,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当时正流行的思想是儒家的 “君子以玉比德”, 玉器的人文价值非常高, 而且当时还结合了“黄老学说”, 所以汉代社会文化中“视死如生”的 厚葬风俗愈演愈烈。 ![]() (上图为黄帝和老子画像) 王侯贵族们四处争夺珍贵的玉器, 来作为自己死后的随葬品, 图一个“永世富贵”的愿望, 如此这般, 玉器的数量越来越少, 皇帝不得不下令, 规定诸侯王及贵族随葬玉器中 “真玉”的使用比例不得超过30%, 大部分玉器应以其它“地方玉”原料替代, 否则属于僭越行为, 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 (上图为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西汉蒲纹分区玉璧) ![]() (当时技术精湛的雕刻工艺) 这皇帝都发话了, 量王侯贵族胆子再大也不敢忤逆啊~, 所以大家收集玉器的行为 没有那么猖狂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 玉雕师傅不敢过早地预测 贵族们死去的时间, 所以, 在当时这样的时局背景下, 玉器的雕刻成了一项时间短, 工期重的工作。 而且王侯贵族们也不允许 玉雕师傅们敷衍了事, 所以就诞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汉八刀。 ![]() (上图为汉代玉猪握) 汉八刀是一个时代的衍生物, 是古人对玉器美学的探索, 从爱玉成痴的宋徽宗到嗜玉成癖的乾隆帝, 都曾对汉代玉器情有独钟。 ![]() 由此可见汉代玉器杰出的艺术成就和 巨大魅力。 而大道至简的“汉八刀”玉器, 正是汉代玉器成就的终极表述, 它的艺术价值超乎我们的想象, 这是我们每一个文玩人的骄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