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民谈玉-良渚玉器兽面纹的刻制工艺
陈逸民 陈莺
从现代工艺美术的视角来观察良渚玉器的雕刻工艺,就会发现,良渚先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比如线刻、浅浮雕、凸雕和透雕等工艺,来表达器物和纹饰,以突出玉器的审美效能。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神人兽面纹的雕刻。 分析这些神人兽面纹的雕刻工艺及其在玉器上的表现,对于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也是十分必要的。 1 眼眶四周突起 图1是一件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它以立面对称的手法雕刻在玉琮的转角处。这是一件浅浮雕的神人兽面纹,特别要注意的是,其兔耳状眼眶四周都微微突起,一看就有上跷的感觉,而中间的眼瞳也是整个圆微微鼓起,眼睛内除了两个同心圆表示眼瞳外,并无其他纹饰。这是用两个浮雕面来突出兽面纹的工艺。 2 眼眶四周平整 图2是另一件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它也是以立面对称的手法雕刻在玉琮的转角处。与图1不同的是,它只用一个浮雕面来表示兽面纹的眼睛,而且眼眶四周并不突起。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凡是眼眶四周不突起的良渚玉琮都是假的,其实应该这样说,反山出土的良渚玉琮,其眼眶四周一般都是突起的,瑶山和其他地方出土的良渚玉琮,有可能兽面纹的眼眶并不突起,本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本案中,兽面纹的眼瞳只用一个圆来表示,眼眶内还刻有其他纹饰,这是和上图不同之处,而且它显然只用一个浮雕面来突出兽面纹。 对于刚刚接触良渚玉器的爱好者来说,还是应当首先把握眼眶突出的兽面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来掌握眼眶不突出的兽面纹特征,否则很容易被仿品所迷惑。 3 眼瞳微突 图3也是用一个浮雕面来表达兽面纹,且眼睛内刻有弧纹和卷云纹,这种用阴线刻划的弧线和卷云纹的组合也是良渚玉器经常采用的工艺。 4 凹槽分割 图4又是一个采用其他方式表现神人兽面纹的例子。它是在玉器表面用凹槽分割三个区域,整个玉器表面被分割成三个浮雕凸面,再在浮雕凸面上雕刻神人兽面纹。这种工艺手法类似后世的开光装饰手法。这样,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也是由两个浮雕面来表现的,但和图2却完全不同。在不同的浮雕面上都刻有纹饰,眼瞳用两个同心圆表示。 5 神人兽面分别突起 图5是最为奇特的神人兽面纹,它的神人和兽面纹雕刻在不同的凸面上。整个器型如两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叠套在一起,而上面的神人又如一个长方形伏在上面,构图静中有动,极具张力。 6 线刻 图6是一个线刻的神人兽面纹图案,完全刻在一个平面上,线条流畅,富有动感。用阴刻的手法来表示神人兽面纹,使这样的图案充满鬼异和神秘,也许这种表现手段才能使良渚先民对佩戴这种玉器的部落首领或酋长表现足够的敬畏。 7 透雕和线刻 图7是用线刻和透雕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塑造的一个玉冠状器。它的平面整体呈宝盖结构,正反两面以透雕和阴线刻划相结合的方式对称雕琢肢体齐全的神人图像。这种工艺技能不仅表现了良渚先民高超的工艺水平,也为我们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提供了实物资料。在这件玉器上,不仅能仔细辨别管钻工艺的痕迹,辨别阴线刻划的水准,辨别弧线和圆断接连续的水平。把这样的玉器读透,是完全可以把握良渚玉器的真伪。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的典型纹饰,也是所有仿品上必然出现的纹饰,掌握其中的刻制工艺,对良渚玉器的鉴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所摄照片,全部为馆藏品。 |
|
来自: 自华居 > 《良渚玉器(公元前3300-前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