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朝的白居易,可能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也都会知道,但是说到唐朝的21位皇帝,可能知道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 毕竟皇帝那么多,只有真正做出成绩或者有足够特点的人才能够被记住。唐高祖,唐太宗,唐明皇,武则天,这就是我脑海中比较知名的几个皇帝了。 剩下的那些皇帝们要如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既不能刻意的去做个昏君,本身又不具备做明君的资质。他们中的有些人也想出了办法,这个办法我们至今还在用,在互联网时代还被用地越来越多了。 这个办法就是蹭热度,唐朝是诗的年代,涌现出来的知名诗人不知凡几,最著名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纷纷名垂青史,在当时也有着很大的名气。 盛唐的气象自是和后代不同,皇帝愿意结交这些有名气的人,不拘双方身份相差的悬殊,希望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或是悠游山水的潇洒,或是出口成章的才华,或是名满京华的惊艳,或是帝王家最为羡慕的那一份自由。 白居易与当时皇帝唐宣宗的友情便是如此,在白居易死后,身为皇帝的李忱亲手为他写了一首挽诗,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更稀奇的是,这首诗的行文用句颇有韵味,不仅将白居易的名字和他最出名的两部著作揉合在诗句之中,字里行间还流露着浓浓的情感,放在那个时代来看也不失为一首佳作。 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 卿笔耕不辍,为我大唐江山书写着不朽的传奇,已经是六十年之久了。 谁料想地府来召,黑白索命,一缕魂魄悠悠地下,天改地换,去作了那冥路的诗仙。 天上的浮云罡风留住了你的名字却留不住性命,天地造化,太上无为,正和你乐天的本性。 蹒跚的小童朗朗《长恨歌》,莽荒之地的小儿高歌'同是天涯沦落人’。 你的珠玉文章装点着整个大唐的天下,行人过客皆知白居易之名。 每每念及,每每怆然。 思卿不尽,举世如斯。” 整首诗的颈联和颔联是最工整也最巧妙的两联。名居易,字乐天,将白居易的名字化入诗句当中,却丝毫不觉突兀起伏,且格局极大,缥缈绵绵。长恨曲,琵琶篇则是将白居易生平最著名的两首长诗道了出来,《长恨歌》,《琵琶行》的出现,算是对白居易生平功业的一种总结和认可,符合其挽诗的性质。 诗的结尾平铺直叙,将极浓郁的感情摊在纸面之上,流淌笔墨之间。这样的结束更让我们感觉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皇帝对于白居易去世的惋惜和沉痛。 一个是国之帝王,一个是国之大才,两人接近平等的精神境界,也许正是他们结下这段友谊的原因吧。我愿意相信这其中没有什么莫测的政治因素,有的只是单纯的男人的友谊,英雄的相惜。 因为那个年代,叫做盛唐。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