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瞻昏眇(中心性视网膜炎) [病案]李某,男,36岁。1975年10月6日就诊。半月前出外受惊后即感右眼视 力模糊,继则眼前有黑影所遮,当地医院用鱼肝油、维生素B1、抗生素治疗均 未效。查右眼视力0.5,眼底黄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左眼底(-),舌苔薄白,脉弦 细。诊为右眼中心性视网膜炎。斑区中等度水肿。 [治则]疏肝补肾。 [取穴]刺右侧风池、攒竹、球后及太冲、太溪(均双),留针30分钟。风池穴针 感要求放射到前额部,球后穴进针1.5寸,得气后,有眼部酸胀感,不留针,针1次 后,眼部舒服;2次后,右眼恢复到0.8;10次后,达到1.0,眼底黄斑区水肿明显减 轻,中央凹陷出现。休息三天,继续针5次,视力恢复到1.5,余症消失,再针5次 以巩固疗效。随访三个月,视力一直正常。(见《陕西中医》1982年第1期) [评析]本症多因肝肾亏损所致。本案因惊恐伤肾,肾气不足,无能上奉精血于 目,目失所养。故取风池清火明目,攒竹、球后疏调眼区经气,通络益目;太 冲乃肝经原穴,擅舒肝理气;太溪乃肾经原穴,滋阴补肾力强,二穴同用,使气 机通畅,升降有序,肾水充而脑髓足,目得养则视物清。(吕志适) 阿托品过量致双目失明 [病案]马某,女,8个月。1977年7月某日,因腹泻药后无效,其母用罂粟壳小半 个水煎灌肠1汤匙,服后即恶心、呕吐,但腹泻未止。急去某医院诊治,给予土 霉素及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半小时后婴儿颜面潮红,皮肤干燥红润,烦躁 不安,心律加快,考虑为阿托品药后反应,当时未予处理,次晨患婴骤然出现视 力模糊、双目不能视物,吃奶时看不见奶头,睁着大眼两眼发直、发呆。患儿 口干,用手扣嘴,不能进食,不爱活动,害怕抬步。检查:精神欠佳,两眼瞳孔散 大、等圆,角膜反射存在,对光反应迟钝,视力障碍。患者既往服土霉素无过 敏史。 [治则]调整阴阳,疏利经络。 [取穴]针刺人中、承浆、合谷、百会,快速针刺,不留针,针刺后瞳孔开始缩小, 有光感,视力逐渐恢复。午后3时视力己恢复正常,症状缓解,以后腹泄亦愈。 (见《新中医》1982年第5期) [评析]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小儿有特殊的敏感性,一般最大剂量0.3毫 克/次。本病例用药过量考虑为阿托品轻度中毒,患儿暂时性双目失明是由于 阿托品用量过大引起瞳孔散大,与神经调节机能障碍、末梢神经麻痹有关,罂 栗壳含小量吗啡和罂粟碱等有效成份,幼儿亦极为敏感,对机体亦有影响。今 患者针刺人中、承浆、合谷等穴,人中与承浆是督任脉上的二个重要穴 位,“督”为阳经之海,“任”为阴脉之海,针刺人中、承浆可调整机体阴阳之偏胜, 使气血趋于均衡,达到激发机体抗病的防卫生理机能,通达营卫与疏利经络。 通过动物试验观察,针刺人中、承浆、合谷等穴,可提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 使心率减慢,同时也使副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现用上述穴位可使己被阿托 品麻痹了的散大的瞳孔缩小,缩短瞳孔恢复时间。调整神经机能,疏通经络, 从而达到复明的效果。(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