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马某,女,45岁,1977年5月初诊。1976年5月发现右侧大阴唇一疣状硬 结,6月溃破。甘肃省医院检查:大阴唇右侧下1/3溃烂,会阴部溃疡为5×4×1厘 米,两侧腹股沟淋巴结(+),11月4日病理报告:“外阴溃疡,溃疡边缘复层鳞状 上皮早期癌”。临床诊断:“外阴癌晚期”。行5000伦琴放射治疗,溃疡收敛至 2×1厘米。1977年2月溃疡又扩展,疼痛加剧,转中医治疗。刻下外阴右侧有 10×12厘米之硬性肿块如石,中央有一溃疡3×2×0.5厘米,边缘突起,质硬,凹陷, 底平,疼痛难忍。舌淡,无苔、皱裂,脉虚大浮数。 [治则]祛湿解毒,活血和营,扶正祛邪。 [方药]白花蛇舌草120克,生苡仁30克,僵蚕30克,生牡蛎30克,重楼15克,当归 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没药9克,乳香3克, 蜈蚣10条,香附12克。每日1 剂。服药五个月后,大便失禁,肛门流脓血,原有癌肿已部分变软和消退。但 已浸润扩展至肛周,距肛门3厘米之右侧发生第二处溃疡,约为4×3×2厘米,距肛 门5厘米处之左侧发生第三处溃疡,约2×2×1厘米。面色枯黯,不能起床,纳食不 进,脉虚浮,舌淡无苔,且有皱裂。治以大补气血,解毒消瘀之剂:黄芪120克,当 归30克,白术30克,生山药30克,生地30克,重楼30克,乳香9克,投药9克,香附12 克,僵蚕15克,蜈蚣3条。每日1剂。服药后,溃疡逐渐收敛乃至愈合,纳食渐增, 面色红润,闭经两年有余,今已复潮。检查:疮口愈合平整,阳性体征完全消 失。1981年随访,病愈四年无复发,己于1979年5月恢复工作。(见《上海中医药 杂志》1982年第8期) [评析]本案症属邪盛正衰,气血亏虚,肝脾两伤,痰湿内蕴,毒邪炽盛。用扶正解 毒之法,中药治疗六个多月。服药期间,未用任何西药及其他疗法。白花蛇舌 草、黄芪用量在120克,一为益气扶正,一为清热解毒,和营活血化瘀,蜈蚣走窜 破瘀,解毒散结,每剂最大用量达10条,未发生不良反应。(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