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 [病案]杨某,男,69岁。1966年12月21日就诊。1966年10月起始咳嗽,发热 39℃,曾对症治疗一个月,不见好转,反逐渐加重,高烧不退,胸闷气短,咳痰带 血,食欲不振。经某医院急诊检查,发现病人羸瘦,左侧胸腔积液,怀疑结核或 晚期肿瘤。先以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二十天,体温仍在38~39℃之间,症状未 见改善,胸水增多。于12月14日进行胸腔穿刺,抽出胸水600毫升,呈浅红色, 病理科检查找出癌细胞,经会诊确定为肺癌。现高烧烦热,咳嗽白痰,偶尔带 血,胸痛气短,咽干口燥,不思饮食,二便不能控制,舌红,质暗,脉沉弦数。 [治则]益气养阴清肺。 [方药]南沙参30克,石斛30克,玉竹15克,元参15克,竹茹9克,瓜蒌9克,桃仁9克, 杏仁9克,佩兰9克,苦桔梗9克,银柴胡9克。每日1剂,煎汤频服。连服7日,体温 渐退,食欲渐增。原方又加地骨皮30克。服用30剂,病人烧退咳减,胸闷气短 随之改善,饮食倍增,二便如常,并能起床活动。复查胸水未长,体温不高。间 断服用本方加减,共约服药五十余剂,病人无明显不适,停药观察。1969年与 1970年二次复查,均未见复发。1974年6月28日追访病人并请某医院会诊检 查,一切正常。自发病至今已八年,病人健在。(见《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11期) [评析]中医补法最早的理论依据是《内经》记载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 足者补之以味”,提出了人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虚损当补的基本概念。中医 认为人体是阴阳彼此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互相消长,维持脏腑功能平衡。所 以古人有善治者调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方法。本例不用抗癌药,纯用 中药益气养阴清肺之品,前后观察八年还健在,达到临床治愈。可见调整机体 阴阳平衡益气扶正,是非常重要的。(马荫笃)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