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颧面部鳞状上皮细胞癌 [病案]李某,女,87岁。1978年11月7日初诊。三个月前右颧面部发现黄豆大 结节赘生物,色红,高出表皮,无痛痒感觉。两周后破溃,并向四周浸润,有脓血, 边缘隆起,呈外翻,质硬。经上海肿瘤医院病理切片:“右颧面部辚状上皮细 胞癌I级”。因对放射治疗有顾虑,来中医诊治。精神萎靡,面部菜花状增殖性 肿块,约3×3×4厘米,坚硬固定,压痛不明显,疮色灰褐,有渗液物渗出,奇臭,右颌 下淋巴结肿大如黄豆样大小,纳差,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根黄腻,脉细数。 [治则]活血化瘀,利湿解毒,佐以散风。 [方药]丹参9克,赤芍9克,桃仁9克,当归9克,干蟾皮9克,泽泻9克,僵蚕9克,川芎 4.5克,蒲公英30克,茯苓皮12克,甘草4.5克,三七粉1.5克(吞)。外用:金黄膏, 桃花散。上方共服20剂后,菜花样肿块自行脱落2/3,但口干,舌苔薄黄。原方 去三七粉,加元参30克,生地12克,石斛12克,焦米仁30克。上方出入共服药二 月余,肿块基本消除,渗液已净,基底部淡红,为结痂和疤痕组成,颌下淋巴结消 退,固守原法,以善其后。外用桃化散。1979年1月疮口愈合良好,病理舌检报 告:右颧部交皮无显著病变,其表皮层有炎性细胞浸润,结缔组织有透明性。 (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年第7期) [评析]本病类似祖国医学文献中“翻花疮”、“翻花瘤”。方用丹参、当归、赤 芍、蒲公英、干蟾皮、银花、茯苓皮、僵蚕等为主药。后因病势较重,出现 伤阴之症,加用大剂量生地、元参、石斛、天花粉等养阴之品,使祛邪不伤 正,利湿不伤阴,结合外用金黄膏解毒消炎,桃花散祛腐收涩,而愈。随访年余, 患者安然。(黄宣能)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