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病案]李某,男,22岁。1975年5月10日入院。十天前牙龈少量出血,但不痛,后 第六天突然鼻衄一次,出血约300毫升,色红,全身发现有散在点状出血。检查: 胸腹无异常,血小板90×109(9万/立方毫米),经骨髓穿刺,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入院后曾用仙鹤草素、利血生、肌苷、云南白药,及生地、黄芩、黄 柏、犀角、三七、紫草、阿胶。丹皮等药,均无效;鼻衄时靠压迫止血。7 月11日诊时,面色潮红、头昏,舌质淡,苔薄白,脉数无力。 [治则]温润补肾,辛凉清肺。 [方药]熟地30克,山药30克,早莲草30克,煅龙骨30克,桑叶9克,枸杞子12克,女 贞子12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仙鹤草24克。以此方加减出入服12剂后,鼻衄 止,无新的出血点,血小扳130×109/L(13万/立方毫米),唯觉头昏,余皆正常、 观察三天无变化,于7月26日出院。(见《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 [评析]本案从前阶段治疗来看、既非血热妄行,亦非瘀血内阻和气不摄血所 致。叶天士谓“初病齿缝流清血,痛者为胃火冲激,不痛者为龙火内燔。”据此, 似与肾精虚损、龙火内燔有关。同时,鼻为肺窍,肺主皮毛,鼻衄、紫癜应与 肺家虚热动血有关,肾为水,肺为金,金水滋生,故肾虚而虚热扰及血分,伤及孙 络,发为鼻衄,紫癜。六味地黄汤偏于肾,但于虚热伤肺又不甚切,故选用以温 润补肾而清肺散热,熟地、枸杞子、山药、白芍填肾补血敛阴;女贞子、旱 莲草为二至丸,系血证要药,加仙鹤草、丹参则可疏通经络,可凉血、补血、 止血,更用煅龙骨固涩,又仿清叶天士之用药,加桑叶9克,能清肺散热通络,若 再配菊花则效力更彰。(吕志连)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