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很豪迈的一首送别诗《金陵酒肆留别》,入选《唐诗三百首》,读完直呼过瘾

 qiangk4kzk8us4 2020-02-13

李白在24岁的时候,辞亲远游,一路从成都到峨眉山,再到渝州,在第二年的时候,乘着一叶扁舟离开了四川。

那年的秋天,他到了六朝古都——金陵,并在此地逗留了大半年,来年开春的时候,他离开金陵,前往扬州。

当时金陵的好友听说后,纷纷前来相送。

李白一时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很豪迈的送别诗,入选《唐诗三百首》,读完直呼过瘾。

这首诗名为《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古人都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无论是亲人间的离别,“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还是友人间的暂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或是情人间的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都是那样的肝肠寸断。

但是李白的这首诗不同,我们仿佛看不到他的“离愁别绪”。

是他无情无义,没心没肺吗?并不是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豪迈如李白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既然如此,那么又何必伤感呢?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语不必深,写情已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诗歌开头两句点明了季节和地点。

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柳絮纷纷扬扬,江南水村的酒店里溢满芳香。

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来到酒肆,一进店,便芳香扑鼻。

他刚坐下,热情明丽的酒家女就捧出刚榨好的美酒,劝客品尝。

春风沉醉,飞絮濛濛,这是多么唯美的江南春光,诗人极写春光明媚,足见他当时的心情并不是低沉的。

而“吴姬压酒”一句则突出了吴地人民的热情好客。

短短14字,便将金陵的风光和民俗写到了极致,诗人的不舍之情由此可见。

而这两句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别而不伤,虽不舍却不哀愁,这就是李白的豪迈之处。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这两句写的是饯别的场景。

得知李白要离开,金陵的一群年轻人都来此相送,他们你斟我敬,频频举杯,开怀畅饮。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大概便是如此,金陵子弟不忍见李白离开,而李白对这风情秀丽,人民豪爽好客的吴地也是十分不舍,所以才会“各尽觞”。

其实李白在吴地也就呆了大半年,为何金陵子弟会如此不舍呢?

我想大概是和李白豪迈疏狂、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吧,根据李白自述,他在扬州的时候“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

仗义疏财,慷慨大方,少年意气,让我不禁想起了唐朝的一个特殊人群“游侠”。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说的就是游侠。

当时的年轻人最向往的大概就是这种游侠了,显然年轻的李白就是这类人,所以他在金陵子弟中才会那么受欢迎。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的依依惜别之情。

“东流水”在诗歌中是很常见的意象,有用来比喻时间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有用来比喻“愁”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李白这里却用来比喻离情别意,给人一种浪漫豪迈之感。

原本离别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经过李白这一比拟,化无形为有形,江水滔滔,情意绵绵,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全诗无一“愁”字,只有连绵不尽的“别意”,语短情深,千年来广受好评。

后来这首诗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读完直呼过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