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口疽(脑疽毒陷症)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对口疽(脑疽毒陷症) 

[病案]马某,男,60岁。1973年10月初诊。项后发际处生一疽,经治不愈,并继续

扩大,一个月后不能起床活动,疽肿范围上到右项,下至大椎,两耳后皆肿近腮,痈肿中

心有直径4厘米溃疡面,脓汁较少,凡肿部皆呈极硬状。精神萎靡,昏迷嗜睡,不觉疼痛。

胃纳不佳,二便正常,面色油样发黄,口干不渴,苔白,脉来弦数无力。 

[治则]益气清解,托里消毒。 

[方药]人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甘草15克,川芎15克,白芍

20克,桔梗15克,白芷10克,皂刺10克,金银花25克,肉桂10克,黄芪25克。疮疡周

围外涂冲和膏,在溃疡疮面敷玉红膏。经用上述方法处置一周后,疮面四周肿胀消退,在

枕骨节下至大椎及两侧耳后出现深裂口,裂口周围,肌孔脱蒋,最后大面积脱掉,腐肉、

筋膜、血管及肌肉暴露于外。考虑病久体虚,内服方药黄芪改为50克。上述方法治疗

二个月,疮面收口长平,痊愈。(见《老中医医案选》,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评析]脑疽症又称“对口疽”,发于项后,老年患此病若治疗不当,极易恶化。本例

病势极重,已趋于毒陷,经积极抡救后转危为安。方用托里消毒散加肉桂内服。因其正

气已衰,不能托毒外出,故重用人参、黄芪,加肉桂者,不独为其能温经散寒,而更取其以

助气血之生化,气血得充则自能驱邪外出。另外,脓汁较少,此为正气不足,血虚不充之

象,故在重用黄芪加速生肌排脓之际,加用肉桂可酿脓拒邪,加速腐肉脱落,露出筋膜。

但因疮面过大,需辅以外治法;用冲和膏、玉红膏,以利围脓长肉,使新组织从四周向中

心延伸。此法用于大面生肉芽积有脓的疮面,不但毒邪不能入侵,而且可使肉芽迅速生

长,促进伤口愈合,疽肿痊愈。(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