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疸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脑疸 

[病案]王某,男,27岁。1980年10月10日就诊。项后发际处经常患有小疖肿,此

起彼愈,反复不止二十天前忽有一疖肿变大,红、肿、热、痛较甚,某院予仙方活命饮

加减,外敷如意金黄散,并西药抗生素肌注。三天后成脓,切开引漉,然久而不愈,且左旁

又起一肿块,疼痛难忍。检查:颈后天柱穴处有一直径6厘米左右肿疡,红肿灼热明显,

按之不软。夜不安眠,下腹拘急,小便微黄,大便燥,干结,腹部脐下两旁压痛明显。舌质

红有瘀点、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通里攻下。 

[方药]桃仁15克,芒硝10克(冲),生大黄12克,桂枝6克,生甘草10克蒲公英18

克,紫花地丁15克,同时用蒲公英煎水外洗1剂后疮处疼痛大减,当夜安眠,2剂后肿退

红消,小腹急结疼痛减轻,泻下干硬粪便一次,3剂后局部红肿全消。尔后,原方加减2剂

而愈。(见《中医杂志》1981年第7期) 

[评析]本病之发,系血热之毒瘀结于膀胱之府,而碍膀胱经气之畅达。血热之毒壅

遏不得行,“热盛则肉腐”,变生疮疡,生于颈后足太阳经天柱穴处。脑疸为病之标,而

膀胱蓄血为病之本。根据“上病治下”,故投以桃核承气汤加味治之,并以蒲公英煎汁

外洗,使瘀热毒邪下达,膀胱经气得畅,脑疸随之面消。(吕志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