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型脑炎后遗症(暑温)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病案]马某,男,7岁。1969年11月10日入院。发热不语,项强四肢挛缩已二个月。

病儿于1969年9月18日因高热住某医院,诊为“乙型脑炎”。经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

后,可以进食,但不会说话,时有抽搐发热,故收入院。体检:极度消瘦,头后仰,口角向

左侧偏斜,四肢挛缩,心肺及腹部正常。诊断为乙型脑炎后遗症,邀中医会诊。诊见患儿

不能言语,四肢筋脉拘急、项强,角弓反张,形瘦骨立,大小便失禁,痰多,发热,体温384

℃,舌绛无苔,脉细而数。 

[治则]养阴清热,化痰熄风。 

[方药]元参9克,生地15克,麦冬9克,石斛9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9克,板蓝根

15克,胆南星9克,九节菖蒲3克,钩藤15克(后下)。每日一剂,水煎取150毫升,分三次

鼻饲。服6剂后患儿较前有好转,可回答简单字并有不协调的翻身动作,左手五指已能

伸开。以后根据症情变化,上述方药略有加减,调治约一月。因病情明显好转,尚待恢复,

故停服中药,改用电针,治疗二周。于1970年1月21日痊愈出院。(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

10期) 

[评析]乙型脑炎一病,多属中医“暑瘟”,“暑痫”、“暑风”的范畴。由本病所产

生的后遗症,祖国医学认为,多因发病期间热毒炽盛或治疗不当,致津液受灼,营阴不足,

从而心、肝、肾脏之阴精大伤,瘀阻经络,筋脉失养,或余热未清,痰浊留阻所致。本案

乃属余热未清,阴伤痰阻,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治以养阴清热,化痰熄风,方中增液汤,

石斛重在养阴;金银花、板监根,生甘草清热解毒;胆南星、九节菖蒲化痰开窍,钩藤

平肝熄风。治疗月余症情明显好转,后增入补气健脾,舒筋活络之品,以调理善后。(马荫

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