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疽

 学中医书馆 2020-02-13

舌疽 

[病案]李某,男,1岁半。1982年2月25日诊。四日前晚上因吸吮困难,蹄哭不 

止,发现舌右侧有一肿物,次日就医,给予黄芩、银花、升麻及导赤散,青霉 

素、链霉素等,无效。肿块逐渐增大,烦躁不安,声音低微,时而昏沉,张口困难 

而又不能闭口,吸吮几废,精神萎靡。诸医皆谓“此舌恐难保全。”急求治中医, 

查:舌右侧有2×2×1厘米之肿块,触之稍硬,表面光滑,紧附子舌体上,色不甚红 

活。舌淡胖、苔水滑,指纹淡滞现于气关。十日前患过痢疾,肺炎,曾服用多 

剂苦寒之品。 

[治则]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药]熟地15克,白芥子4克,肉桂2克,炮姜2克,麻黄3克,(鹿角胶缺货,故未用), 

每日1剂,分4~5次服。2剂后,精神好转,肿块缩小,稍可吸吮,指纹如前,余症 

减而未除。再予上方加鹿角胶3克,1剂而愈。随访三个月,未见复发。(见《陕 

西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评析]疽属中医外科病范畴,由气血为毒邪阻滞而起。临床分有头疽(阳症)和 

无头疽(阴症),后者又有附骨疽、环跳疽、足踝疽之说,但未曾有人提及舌 

疽。舌为心之苗,过用苦寒药,易伤阴损阳;小儿营血虚弱,阴寒之邪乘虚侵 

袭,经脉阻滞不通而成舌疽,辨证属阴症。故用阳和汤养血温阳,宣通血脉,散 

寒祛痰。全方补而不滞,通而不散,药对其症,3剂而愈。(吕志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