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症(癔病) [病案]朱某,男,7岁。]973年5月11日初诊。患儿于3月6日晨起床后突然大 笑,约2分钟而止,隔30分钟以后又复如此,止之更甚,一日夜竟发作50多次, 夜甚于昼,经用镇静催眠之方治之,收效不大。患儿发作时喜一阵笑一阵,两 眼直视,小眼角发红,口咬手指衣物,数分钟后似稳静入睡,约20分钟后忽然 惊呼,面红目赤气粗,口角流涎,又喜又笑。患儿腹微胀,有灼热感,大便时溏 时干,臭秽难闻,小便短赤,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治则]清热,泄火,安神。 [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9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9克(先煎),竹茹9 克,大黄4.5克。服2剂,药后4小时入睡,发作次数减少,一日一夜共发21次, 口角流涎亦减,上方加人工牛黄3克(分二次冲服),药后腹泻二次,精神转佳, 服药6剂后喜笑止,基本愈。为巩固疗效,将上方两剂为料研细末,每日三次, 每次3克,患者愈。(见《新中医》1977年第4期) [评析]《灵怄..经脉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心中热,臂 肘挛急,腋肿,甚则胸闷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本病例 以喜笑不休为主症,故重在治心。方中黄芩,牛黄清心包之火,珍珠母,琥珀 宁心安神,大黄、竹茹、生石膏清脾胃之热,全方清热泄火安神,故取得疗 效。(李祥云)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0.中医治愈奇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