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功法:筋骨壮练站桩

 dawei297 2020-02-13

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站桩练的是筋骨之力。人体自出生以来,筋骨就是连通的,但是,由于人们生活中的用力习惯,使自身的筋骨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能有效地用力。通过站桩,可以改变和调整人们的用力习惯,除却后天的拙力,从而生发本能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筋骨之力。

众所周知,站桩练的是整体。要想把身体练整,首先必须在桩功中让自身的筋骨发生根本的变化,也就是生理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筋腱的放长变粗,骨的密度增大变硬,就是俗话说的“筋长力大,筋粗力大,骨重筋灵”。可以运用桩功中的肌肉放松和间架结构的定型来达到改变筋骨的目的。

传统功法:筋骨壮练站桩

筋就是筋腱;韧带,其质地坚韧,柔软而滑溜,呈白色兼青色的带状或片状,是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一种坚韧组织。筋腱不但质地坚韧,而且富有弹性。因此,人体四肢才能伸缩,五指才能开合,两脚才能履行,两腿才能跳跃。除了气血、骨骼和肌肉的共同作用外,筋腱亦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在《神运经》中讲:“伸筋以拔力”,“松筋者换也,汉筋者萃也。松涣者软之极也。汉萃者刚之极也。松如绳之系,汉如冰之清”。《黄帝内经·灵枢》中所言“筋为刚”,都讲了筋的作用,说明了人的力量来源于筋和腱。

所以说,筋腱不但是四肢伸缩转动的主宰者,也是力量的发力处,当然,筋腱本身之所以能有伸长弹性,仍是气血所营养的结果。骨骼和关节在人体起着支撑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的经脉篇说,“骨为干”,这就是说,“干”有支撑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骨架,在人体起着“支”和“撑”的作用。骨骼与关节的粗细及强壮程度,直接关系到劲力发挥时支挥力量的大小。所以,骨骼粗壮的人,支撑的力量就大、劲力也就充分;反过来讲.骨骼和关节细小的人,支撑的力量就小,所发挥的劲力就弱。

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用力习惯,人们用力时,肌肉容易紧张、阻碍了筋骨劲力的传递,更妨碍了筋骨的有效锻炼。肢体的放松是锻炼筋骨的一个先决条件。这个放松不是绝对的“松”,它要求“松而不懈”。筋腱生存在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它起着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作用,人体的筋腱上包裹着许多的肌肉纤维,这些肌肉纤维呈现无序状态,粘在人体的筋腱上面,当我们用力时,肌肉纤维开始无规则拉扯,分化了我们的筋骨力量,致使筋骨的力量不能完全传递,力量不能完全有效利用。

传统功法:筋骨壮练站桩

桩功中的肢体放松,主要是让部分肌肉纤维有序化,帮助传递筋骨的力量,让部分不能有序化的肌肉纤维筋腱,防止其阻碍筋骨力量的传递,再通过紧梢节的锻炼,很快就能将周身大筋挑撑起来(在此指小臂以前和小腿以下部分)。俗话说:“指为筋梢”。指又被称之为爪,既包括手指又包括足趾,手指足趾都是筋的末端,故称指(趾)为筋梢。手指足趾稍紧的情况下,通过长时间的桩架定型,周身大筋很快就能挑撑起来。就好像一张弓,弓的两头用弓弦一拉紧,弓身自然就绷了起来。

身体放松是前提,桩架的定型是筋腱拉伸的关键。只有放松而没有正确的间架结构,是不能伸筋拔骨的。必须有标准的间架结构。可以说,没有正确的间架结构,就不可能练好站桩。

身上大筋挑起之后,就跨进了桩功的又一个新台阶,即骨的锻炼。我们知道,骨骼之间的软组织里有着非常丰富的血液,只有通过筋腱的拉伸,才能加强血液循环,从而增强骨的密度,骨的密度变大以后自然就重了,也就是所谓的“骨重筋灵”。再经过长时间的桩功锻炼,就能达到骨节争鸣的高级境界了。

站桩伸筋拔骨的过程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吃大苦,有坚强的毅力。一直都是咬着牙一步一步挺过来的。往往一个桩一站这其中的痛苦简直难以言表。在筋骨变化的过程中,肢体会出现诸如麻、痒、酸、胀、软、痛等等功效反应,根本没有舒适得力的时候,特别是筋骨和肌肉的疼痛,有时让人感觉好似火烧身。

传统功法:筋骨壮练站桩

桩功的功效会因修炼者身体素质的好坏,有无桩功基础,以及年龄和对功法的理解程度等造成差异。能否经常得到老师或明家指点,也是导致功效优劣的原因。再者,练功量的大小和练功时间的长短,也是造成功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拳学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筋骨锻炼主要是通过“伸筋拔骨”来进行的。传统功夫中,站桩要求身体及四肢拧裹、对争,这样在静态和缓动状态下更易把关节伸开、骨缝拉开、筋腱拉长。

这一切都是在桩功姿势正确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身心松和,锻炼筋骨;才是“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结合和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养练合一,养生和技击并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