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3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3

《伤寒杂病论》――第三条

原文:太陽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陰陽俱紧者,名为伤寒。

注:①陰陽俱紧:陰陽指脉的部位,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此处指寸关尺三部脉俱紧;

       ②伤寒:此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太阳表实证,属狭义伤寒,不是泛指外感热病的广义伤寒。

释义:(本条讲太陽伤寒症的主症、主脉。)

      太陽病,已经发热,或者尚未发热,畏冷,头痛,项部拘急不舒,身体疼痛,呕逆,无汗,寸、关、尺三部脉象皆浮紧的,即为伤寒。

      本条在太陽病提纲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伤寒症的主要脉症。不论已发热,或尚未发热,因风寒等外邪袭表,卫陽被郁,病初起就必然发生恶寒。发热有早有晚,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发热的时候。

      未发热不等于始终无热,只是因卫陽郁闭较甚,未能及时向外抗邪,而暂未发热,当卫陽郁闭到一定程度,发热自会表现出来。发热的迟速,固然与感邪的性质有关,而体质因素尤为重要,不应专责之于邪气。卫陽郁闭则营陰亦必郁滞,经气运行不畅,则身体疼痛;胃气被外寒所束,不能顺其下降之性,则上逆作呕;皮毛闭塞,肌肤敛束,则脉象浮紧。

       太阳中风表虚证的病理特点是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故有汗出。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理特点是卫阳郁闭、营阴郁滞,故应无汗。本条虽未明言,但已寓有无汗之意。因为寒邪有收引凝敛的特性,患者腠理闭塞,是不会出汗的。

      临床上,太阳中风表虚证多见于平素体质稍差、肌腠不固之人,感受风寒,容易患病,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为主症。太阳伤寒表实证则见于平素体质壮实、腠理固密之人,需在感寒较甚的情况下才会发病,是以恶寒、发热、无汗、体痛、脉浮紧为主症。太阳中风表虚证与太阳伤寒表实证之间有体制强弱和感邪轻重的差异,在辨证方面尤以有汗与无汗为其鉴别要点。

      实证与虚证的分别,可以“一言以蔽之”――“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腠理,一说是皮肤、肌肉、脏腑组织表面的纹理,一说是皮里肉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