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第八期丨利用环境改善身心状态

 刘淑姿 2020-02-13

2月12日,北京林业大学公共事件心理健康微课开展第八期,由田浩老师为我们讲解《利用环境改善身心状态》,主要内容为在面临新型肺炎病毒时,如何利用环境改善身心状态~

文末附有微课回听二维码及微课时间安排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期微课的精彩内容吧~


主讲人:田浩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综合评审专家(2007-2017)。主要从事环境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主编著作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环境心理学》等,译著有《心理勇气》(合译)、《中小学短期心理咨询》等。

疫情时期的身心变化

在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的环境下,我们的身心处于比较特殊的状态之下。面对疫情,我们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高频率地刷手机电脑,查看有关疫情的最新消息。我们可能会恐惧害怕,担忧周围环境会有病毒存在,担心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我们可能会感到枯燥无聊,每天呆在家里面对家人做家务,觉得生活单调无趣。除此之外,我们的睡眠饮食运动频率等很多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总而言之,面对疫情,我们的身心状态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我们身心状态的变化呢?

首先,这种变化是具有普遍性的。田老师在讲课中,用到的是“我们”这个词。他认为,之所以用“我们”这个词,是因为这些身心状态的变化是比较普遍的。在疫情环境下,基本上所有人的身心状态都会受到影响、发生变化,无论是研究医学生物学的医生,抑或是研究心理的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面对疫情都会有一些不适。

其次,把“身”“心”放在一起,谈身心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心理状态,是因为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具有紧密联系。例如,很多研究发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与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容易焦虑的人也容易肠胃不适,而容易发怒的人也容易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在当前疫情压力环境下,人们不仅会有心理压力,同时也会有身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包括睡眠饮食等方面的改变。每天八九点起床,每天吃两顿饭,每天蓬头垢面就开始刷手机,这些都是非常时期的常态。

最后,之所以在身心后面用的是“状态”一词,而不是谈身心疾病,是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疫情对人造成的影响是较短时间的状态性改变,而不是心理特质或本质的改变,不会造成长期的身心疾病。身心状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情境依存性。当疫情情境存在,我们受之影响。而当疫情情境消失,我们则恢复常态。所以,用“状态”一词,代表了身心改变的短期性和情境依存性

环境与身心状态的关系

面对身心状态的变化,抑或身心状态的不适,我们当然可以从自己入手,使用一些办法来自我调整。例如,调整认知、调节情绪、改变行为、适量运动、改善睡眠,这些都是调整身心状态的有效办法。

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那就是环境的角度。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当下身心状态的变化

毫无疑问,我们的身心状态与环境密切相关。甚至于说,我们的身心状态的改变就是应对环境变化的产物。环境变化了,我们自然也要变化。这是一种适应机制。环境中的危险引发了恐惧,不确定性带来了焦虑,信息超量杂乱导致了烦躁,环境枯燥单一造成了无聊孤独。反过来说,我们的害怕、焦虑、烦躁、无聊等身心状态的改变,都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也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毕竟,在当前情况之下,作为普通人来说,抗击疫情的唯一特效药就是“不准出去丸”。

总之,我们身心状态的变化与环境密切相关,进一步说,身心状态具有高度的环境依存性。这是我们理解当下身心状态的一种重要视角。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提到的第二个关键词:环境。顾名思义,环境是指人存在于其中并能够对人产生影响的那些因素。从环境的分类来说,环境包括自然和生态环境、社会和人际环境、信息和虚拟环境。在当下疫情防控时期,我们身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

首先,自然环境方面,活动空间受限,接触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机会大大减少,甚至呼吸自然空气的机会都大大变少。其次,社会环境方面,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极具缩减,我们每天能轻松面对不必防范的恐怕只剩家人。最后,信息环境方面,主要有四个主要特点:重要、超量、单调、模糊

第一是重要。疫情信息与我们的生命安危、生活质量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了解。

第二是超量。我们每天有来自各种渠道的超量信息,这些信息有的需要浏览,有的需要回复,有的需要系统分析研究。这大大超出平时信息量,导致巨大的认知负荷。

第三是单调。超量信息都指向同一关键词,新冠肺炎。单调重复的信息就像我们盯着眼前摇动的钟摆,异常枯燥无聊,难免心生厌倦。

第四是模糊。由于疫情复杂,我们的基础研究和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都是模糊杂乱的。例如病毒的来源是什么,传染途径有哪些,疫情拐点何时到来,诸多重要信息存在不确定性。

信息环境的这四个特点意味着,面对当前的疫情,我们不能不知,但又常常不得而知。信息很重要,不了解我们不放心,但是获得的信息又不能让人放心。所谓得非所愿,愿非所得,这构成了一个信息困境。如此一来,疫情环境造成的结果是很多负面情绪纷至沓来,我们常感到焦虑烦躁担忧害怕。

以上从三类环境分析了环境对人的身心状态的影响,主要提到的是环境的负面影响。但是,环境对人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人对环境的认识,取决于人如何理解环境。更确切地说,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这是我们分析当下问题的关键所在。

环境与人是什么关系?田老师认为是对立统一关系。环境与人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二是环境对人有影响,反过来人也有利用和创造环境的能力

利用环境改善身心状态

一、理解环境

中国文化很注重事物的动态发展和辩证关系。中文里有很多词语和谚语故事,例如危机、塞翁失马等,都是描述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非常时期的环境改变,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有一些新的发现。

例如,我们感觉平时工作忙的不行、累的要死,恨不能放个长假,天天窝在家里。现在呢,我们的愿望实现了。但是我们似乎并不觉得待在家有大把自由时间会很舒服。这就说明,平常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也不是太差,甚至于挺好。

环境的变化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发现平常不太注意但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中老年的信息获取并非来自权威媒体,而主要是群、朋友圈中的熟人,方式类似于口口相传。例如“凌晨全市要喷洒消毒药粉啦,大家不要出门啦。”很多老年朋友群里都在转发这类信息,让你怀疑全天下父母都在一个群里。所以,这段时期是个机会,我们可以提醒父母注意甄选信息,选择官方信息渠道。我们相信,经历这种考验,社会变得更加理智,个体会变得更加坚强。

二、利用和创造环境

这里重点说说自然环境。心理学家做过很多实验,发现一个重要事实:相比钢筋水泥的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更加有利。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阳光空气,给人提供了丰富的感官刺激,让人们感受天地之宽广,生命之神奇,非常有利于放松身心。此外,多项研究都表明,生活在绿化好的地区,人们生活满意度更高,焦虑和抑郁症状更少。

当然,在目前的非常时期,我们没有条件接触纯粹自然环境。但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家里的自然环境要素

例如,可以在家种植花草、园艺植物。此外,一些包含自然元素的影片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例如,中央台记录频道就有很多高质量自然类影片,对我们放松身心调节情绪非常有益。当然,唤醒自然环境力量,不仅仅包括这些视觉要素,舒缓的音乐、优美的舞蹈也可以起到类似作用。

除了利用现有环境,我们还可以创造环境。这一段时期大家能够熬过来,一定是解锁了很多新活动。网上有很多室内的亲子活动,我们也可以与家人一起种花、打球、打麻将。它能让我们和家人度过很多欢乐时光,虽然不是做所谓的正经事,但我们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因为有所获得。

当然,创造环境并不意味着都是制造新的。其实,重新发掘旧的也是一种创造。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并不代表我们老了,而是让我们更有情怀,更加懂得珍惜。还有那些尘封的旧书,旧物件,以及久未联系的老朋友,都是值得重新获得的宝贵资源。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三个主要观点。

第一,身心状态的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在适当范围内的身心状态变化,具有很强的状态依存性,可以随着环境变化逐渐恢复。当身心状态改变超出个体承受能力,则需要寻求专业支持。

第二,人与环境是对立统一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环境对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环境对人有作用,人也对环境有反作用。这是我们利用环境改善身心状态的基本依据。

第三,基于对环境和人关系的理解,我提出的主要建议:理解环境,尤其是负面环境因素对我们的意义。利用环境,尤其是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还有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环境。总而言之,身处当下疫情环境之中,我们的身体和活动受限,但是心可以野一点。心存天地间,自然会风光无限。

问答环节

Q

当非常时期结束,恢复正常时,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那在心理层面是否也有某些方面需要调节呢?

田老师:非常时期我们的身心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当非常时期结束,回归平常时期后,我们的身心状态也会恢复平常。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短或长,它跟疫情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系。一般情况下,这种调节过程是自动完成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身心状态的恢复可能会出现过度补偿。例如疫情结束后每天出去疯玩,每天去吃火锅。所以,当环境恢复正常,我们也要注意心理的恢复动态,尽量适度调节。

Q

有些人感冒发烧之后还照样去公共场所而且坚决不去就医,请问这些人是什么心理呢?

田老师:我想这与认知或人格有一定关系,可能性有多种。有的人在观念上不认为感冒发烧是问题,自己就能恢复;有的人共情能力较弱,体会感受不到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以及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在平常时期,这可能不是太大问题。如果自己觉得是问题,或者希望做一些自我成长,可以寻找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但是在当下非常时期,必须从制度上强制规范行为。

Q

我现在已经麻木了,心理变化也没有波动和变化,对疫情也不再关注,是什么情况?

田老师:祝贺你!你和多数人一样,进入了应激反应的相持阶段。目前疫情发展基本进入高峰时段,人的适应反应也到了顶峰。所以,相对于疫情初期的焦虑紧张,目前的心态会比较稳定平静。但是要注意,心态平静了,行动不可放松,该做的防护措施一样都不能少。

本期课程回顾

微课时间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