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都会表现为腹胀闷不适、两胁胀闷、食欲不振、四肢倦怠、舌苔白腻等症状。 这一类的症状,从中医的辩证角度考虑,多属于肝郁脾胃虚湿阻相关,肝气郁结影响脾胃的运化,脾湿不化,阻滞中焦,从而导致上述的症状。 所以,疏肝理脾化湿是治疗慢性乙肝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诸如柴胡、香附、郁金、苍术、白术、厚朴、陈皮、茯苓都是这一治疗方法的一些具体的药物,非常常用。 但在临床上要辨别虚实寒热的轻重,临床适当加减,能更能针对病症改善症状。 1、有脾胃虚的加重健脾,如党参、黄芪。 2、肝郁气滞湿阻的加重理气化湿,如藿香、砂仁。 3、兼有热毒的加清热解毒,如苦参、连翘、蒲公英。 4、寒湿不化,加入温阳散寒,如干姜、桂枝。 5、肝区胀痛者,可加延胡索、丹参、鳖甲等。 6、饮食不化者,加麦芽、山楂、鸡内金。 在辩证的基础上,也可以选择性的加入一些对乙型肝炎作用较好的药物,如虎杖、茵陈、女贞子、五味子、白花蛇舌草等,能够提高对病治疗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