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居正被抄家罪有应得,你看他为当内阁首辅,都干了些啥

 花开无田 2020-02-14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万历帝朱翊钧悲痛不已,辍朝、赠上柱国,谥号“文忠”。

生前显贵,死后哀荣——用来概括此时的张居正恰当不过,在偌大的万历朝,他权倾朝野、荣宠无比,死后又有此尊谥,这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奋斗目标的文人而言,无疑是死而无憾的。但是这样的哀荣,却仅仅只持续了四天。在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天,以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张居正举荐的潘晟为肇始,很快矛头便直指已经去世的张居正。

张居正也随即被明神宗朱翊钧抄家,削其职衔,家人被流徒。

至此一代改革家、内阁首辅身死名灭。对于这样的结局,同僚海瑞称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以为只是张居正不善于谋划身边事才导致的这种结局。事实上,对于张居正而言,他的结局如此,又何止是简单的“拙于谋身”四字,更多的则是他在对待同僚、权利之上的阴谋、排除异己、玩弄权术这等循吏之举。

在万历初年,张居正虽然入阁充任阁僚,但当时的内阁首辅为高拱。高拱此前曾经为张居正的上官,因此二人之间既有同僚之谊,也算有师徒之情。

在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之后,朱载垕继位。作为帝师的高拱、张居正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先后晋身为大学士、入阁。但即便是入阁,这内阁首辅之位也只有一个,恰恰高拱又身为前辈,自然也便当仁不让,张居正也只得屈居其后。这样的处境,显然不是张居正所愿。他是循吏,他希冀能够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但高拱内阁首辅在一日,他便必须有所节制。但是很快这种局面,便因为明穆宗的去世被打破。

1572年,穆宗去世,临终之前由于万历帝年不过10岁,因此便托孤高拱、张居正、高仪。高仪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并无争胜之心,如此一来,朝政大事也都由高拱、张居正署理。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更不用说这朝堂之上,很快张居正便依靠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联盟关系,对高拱实现了压制。

万历元年,在张居正的授意之下户科给事中曹仲平上疏弹劾高拱,其奏疏中直陈高拱十宗大罪。针锋相对之下,高拱自然不会相让,便授意御史张集上奏请求扩大首辅权利,并对司礼监太监进行削权,而张居正对于这样的一个良策,表明上表达了赞同,背地里却将此事告知了冯保,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手握批红意见的他自然不会同意,因此批复“照旧制行”。并不甘心的高拱面对这番答复,口不择言:皇上只有十岁,哪能裁决政事呢?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并无不妥,但在讲究纲常的封建王朝实乃是大不敬、悖逆之语。因此,张居正瞅准机会,授意冯保告诉了万历帝,最终在李太后决定之下,由张居正策划、冯保实施了一场“争内阁首辅之位”的斗争,以张居正的胜利宣告结束。

随后,张居正被委任为内阁首辅,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拱无奈只得向万历帝提出告老还乡。在高拱提出告老还乡之时,张居正还假意“千般挽留”,但真正的杀心也一步步的指向高拱。张居正在这场争权之中,要的不仅仅是内阁首辅之位,更是高拱的性命。

1572年一个平常的日子,一个太监携带冯保所交的利刃冲向万历帝。此人的结果,自然是被捆缚,而早就得到授意的太监更是“坦言”乃是受高拱指示,前来刺杀皇帝。于是,一系列的“同谋”被牵连出来,而高拱的处境已是岌岌可危,一旦认定罪名,他无疑将会是一个身死名灭、家族被诛的结局,好在这个轰动朝野的“王大臣案”在杨博、左都御史葛守礼等人的坚持下,被公开审理。

而这场大案的走向也在公开审理之下,走向事实真相。作为皇帝的万历帝虽然年龄幼小,但显然也想知道真相,便命令锦衣卫左都督朱希孝会同审理。作为直属皇帝的锦衣卫自然不留情面,严刑拷打之下王大臣(也就是携带匕首的太监)挨不过:“你们让我说高阁老指示的,为何有如此严刑拷打!”事情发展到这里谁是主谋其实已经明朗,朱希孝更将他所谓的同谋招来,王大臣竟也不认识。

张居正害怕事情泄露,只得匆匆将王大臣处决,受害者高拱也得以苟全。若说这样的构陷首辅,为拙于谋身的话,恐怕海瑞自己都难以圆说。事实上,我们并不否认张居正以及张居正改革,通过考成法、一条鞭法所带来的明朝气象。但就其为人而言,张居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显然也绝非君子所为。而且在抄没其家时,发现了大量的黄金、珠宝等赃物,也都像是镜子一般,让万历帝诛杀他变得有法可依,让张居正的被抄家变得罪有应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