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疸(阿狄森氏病1-2)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黑疸(阿狄森氏病一) 

[病案]赵某,男,37岁。1973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因过劳和生气而发烧,以后 

经常头痛,头晕,腰痛,精神不佳,四肢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足跟痛,脸色、齿 

龈及口腔粘膜出现黑色斑块,明显消瘦,经某医院诊断为“阿狄森氏病”,曾用强 

的松等治疗,但面色仍黧黑,精神淡漠,少气懒言,时打嗝,恶呕。舌质红、苔厚 

腻而黄,脉弦数。 

[治则]滋肾柔肝,佐以化瘀。 

[方药]沙参12克,细生地12克,枸杞子9克,鸡血藤18克,黑故脂12克,地鳖虫9克, 

生蒲黄9克,桑寄生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24克,早莲草24克,柿蒂9克,旋复 

花12克,鸡内金9克,琥珀末6克。服12剂后精神好转,恶吐喊轻,以后根据变化, 

随证加减,其用过的药物有:石斛、玄参、生牛蒡、槟榔、炒川楝、夜交 

藤、金樱子、蜈蚣,乌梢蛇等,共服药三个月,色素减退,诸恙明显好转。(见《现 

代名中医类案选》,人民卫生出版社) 

[评析]阿狄森氏病属祖国医学“黑疸”的范畴。阿狄森氏病是慢性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色素沉着可遍及全身或局限一处,伴有全身乏力、消瘦、精神 

不振等症。祖国医学认为黑属肾,屑瘀,故治疗应补肾养阴柔肝,活血化瘀。 

经上述方药治疗后症状减轻,故再随证加减治之,色素减退,症情明显好转。 

(李祥云) 

黑疸(阿狄森氏病二) 

[病案]朱某,男,49岁。患者自1977年起出现皮肤粘膜色素增深、体瘦乏力等 

症状,于1978年10月20日住院治疗,初步拟诊阿狄森氏病。住院期间及出院 

后一直应用强的松及温补肾阳类中药治疗,依然肤黑如故,肢体倦怠,至1982 

年5月6日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检查:17酮类固醇3.25毫克/24小时,17羟皮 

质类固醇6.3毫克/24小时。皮质醇测定:上午8时2.4毫克%,下午5时4.25毫 

克%。肾上腺皮质储备机能试验结果示有皮质功能低下。诊断为慢性肾上 

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因疗效不著,遂求中医诊治。证见患者神疲乏力,昏倦欲 

睡,全身黧黑,颜面及唇、舌粘膜晦黯尤甚,畏寒肢冷,头昏且痛,纳减,腹坠便 

溏,腰酸阳痿,尿清,脉细涩无力,舌紫黯、苔薄白。 

[治则]温肾补脾,和血化瘀。 

[方药]熟地18克,山药20克,甘草30克,党参10克,附片10克,肉桂6克,菟丝子10 

克,枸杞子10克,鹿角胶10克,丹参10克。复诊守原方,或减党参加生硒参6克, 

或去鹿角胶加巴戟天9克,服至一个月,身倦乏力减轻,黧黑之色渐退。继续服 

药二个月,仅见面颊尚留苍褐隐痕,胃纳增旺,阳事正常,恢复全日工作。1982 

年12月28日在门诊复查,17酮类固醇9.6毫克/24小时。(见《中医杂志》1983年第 

8期) 

[评析]阿独森氏病是因双侧肾上腺皮质严重破坏,导致机能减退的病变。从 

本案见症来看,显属脾肾交损,阳气衰,血失气运,瘀浊外露,血行不畅之候。方 

用肉桂、附子、鹿角胶、菟丝子配合熟地、枸杞,阳中寓阴,刚柔互济,可久 

服温阳而不耗阴,党参、甘草、山药既健中补虚,又能鼓舞阳气,丹参化瘀活 

血,使瘀滞的血脉恢复其原有的活动流通。由于药症吻合,虽沉疴久疾,亦获 

明显效果。(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