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病后颧红(戴阳证)

 学中医书馆 2020-02-14

久病后颧红(戴阳证) 

[病案]张某,男,35岁。1977年11月患急性无黄疸肝炎,经中医药物治疗病情 

始终不稳定,半年后继发黄疸进行性加深,乃于1978年6月29日住入某省工人 

医院,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郁滞症。经用清热解毒、利胆退 

黄中药制剂菌黄注射液及西药强的松静脉滴注六个月,肝炎病情基本稳定。 

但患者两颧出现绯红色,继则右腹剧烈绞痛,并放射至少腹及会阴部,且伴小 

便涩痛不畅。又经采用大蒜注射液治疗,小便通畅,腹痛缓解而未得控制。刻 

下患者两颧及面颊绯红醒目,精神萎顿,食欲呆钝,略感畏寒,四肢尚温,腹隐痛 

或时加重,喜按喜温。大便溏,日1~2次,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则]温阳散寒,缓急止痛,益气扶正。 

[方药]甘草10克,淡干姜3克,淡附片3克,葱白2枚,党参15克,黄芪12克,白芍10 

克。10剂后,腹痛止,颧红全部消退,饮食量增,大便转实,阳气得通,阴寒解散。 

方去葱白,继服10剂,精神进一步好转,于1979年2月17日痊愈出院。(见《江苏 

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 

[评析]本案两颧发红,中医称为“戴阳。”“戴阳”一名,首见于《伤寒论》条:“下 

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 

厥。所以然者,其人面戴阳,下虚故也。”对于戴阳证的形成机制,清·张璐 

曰:“下元虚惫之人,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则为戴阳”《伤寒绪论》。临 

床上常见到许多慢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肾炎,菌痢,肠结核等)的过程中出现 

此证,特别是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产生严重副作用时。本案是在使用强的松 

后出现戴阳证的。由此似可推测“戴阳”现象与人体内分泌代谢紊有关。四逆 

汤以温阳散寒,加葱白以通行阳气,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再加党参、黄芪以 

益气扶正,遂使阳回正复,“戴阳”悉除。(马荫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